1总 则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引导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提升施工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1.0.1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建筑业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涵盖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规范建筑市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资质管理、深化项目管理、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工程总承包、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目的是进一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意见》提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质[2011]67号)及《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质函[2016]183号)将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技术列为重点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并于2015年6月16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建质函[2015]159号),包含BIM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五方面。
本标准的编制是为了贯彻执行上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引导包括建筑工程在内的各类工程项目施工中BIM的应用,支撑工程建设信息化实施,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在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含投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各参与方(包括建设、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运营维护等单位)综合应用BIM,是提升项目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式。
在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应用BIM,或在施工阶段应用BIM,都可参考本标准。
1.0.3 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BIM的应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等相关BIM标准的规定,同时应符合相关的工程施工、验收标准的规定。
2术 语
2 术 语
2.0.1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 展开条文说明
2.0.1 国际BIM联盟(Building SMART International)对BIM的定义是:
BIM是英文短语的缩写,它代表三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功能。
建筑信息模型化(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生成建筑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等生命期阶段的商业过程,它允许相关方借助于不同技术平台的互操作性,同时访问相同的信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可以用作设施的相关参与方共享的信息知识源,成为包括策划等在内的设施全生命期的可靠的决策基础。
建筑信息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通过利用数字模型中的信息对商业过程进行的组织和控制,目的是提高资产全生命期信息共享的效果,其好处包括集中而直观的沟通、方案的早期比选、可持续性、有效的设计、专业集成、现场控制、竣工资料等,从而可用于有效地开发资产从策划到退役全生命期的过程和模型。
本标准中的定义与此一致,但有两层含义:(1)建设工程及其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在全生命期内提供共享的信息资源,并为各种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对应于本术语字面含义);(2)BIM的创建、使用和管理过程(即模型的应用,对应上述“建筑信息模型化”和“建筑信息管理”)。
2.0.2 建筑信息模型元素 BIM element
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简称模型元素。
▼ 展开条文说明
2.0.2 建筑信息模型元素包括工程项目的实际构件、部件(如梁、柱、门、窗、墙、设备、管线、管件等),以及建造过程、资源等组成模型的各种内容。模型由元素组成。
2.0.3 模型细度 level of development(LOD)
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
▼ 展开条文说明
2.0.3 模型细度术语定义参考了美国BIMForum协会的细度规范(Level?of?Development?Specification)。在这个规范的2015版中,给出的说明是:LOD定义并说明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不同建筑系统的模型元素的特性。这样的清晰描述可使模型的创建者定义他们的模型可被依赖的目的,同时可使模型的下游用户清晰地理解他们获得的模型的可用性和局限性。
本标准给出模型细度术语和规定,是为了表达不同系统在不同阶段的模型元素特征,使模型创建者可以清楚建模的目标,模型应用者也清楚模型的详尽程度和可用程度。
应用模型细度表达模型详细程度的方法,不仅限于施工阶段,在规划设计、运营维护阶段也可应用。
早期,LOD是Level of Detail的缩写,在美国BIMForum协会的细度规范中这样阐述Level of Development与Level of Detail的区别:Level of Detail本质上表示模型元素中包含细节的程度,而Level of Development元素的几何特征及相关信息被考虑的程度,即项目组成员在使用模型时,对其包含的信息的可依赖程度。从本质上讲,Level of Detail可被看作元素的输入,而Level of Development则是可信赖的输出。
一般可理解为,Level of Detail关注的是模型中包括的元素和信息,而Level of Development关注的是模型中可用的元素和信息。
2.0.4 施工建筑信息模型 BIM in construction
施工阶段应用的建筑信息模型。简称施工BIM。
▼ 展开条文说明
2.0.4 施工阶段的BIM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模型的创建方法、模型细度、模型应用和管理方式等。同样,BIM也随施工阶段不同环节或任务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提出施工模型的概念,便于沟通和理解。
与施工模型对应的是设计阶段的“设计模型”和“施工图设计模型”,这两个名词在标准条文和条文说明中有使用。“设计模型”是对设计阶段模型的总称,“施工图设计模型”是指与施工图对应的模型。
3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施工BIM应用的目标和范围应根据项目特点、合约要求及工程项目相关方BIM应用水平等综合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1.1 项目的BIM应用目标和应用范围需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条件确定。本条提出项目特点、合约要求和工程项目相关方BIM应用水平可作为重点考量的环境和条件。
3.1.2 施工BIM应用宜覆盖包括工程项目深化设计、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等的施工全过程,也可根据工程项目实际需要应用于某些环节或任务。
▼ 展开条文说明
3.1.2 工程项目全过程、多参与方综合应用是未来发展方向,在具体项目中应根据实际环境酌情制定BIM应用策划并实施,相关规定在本标准第3章、第4章给出。
施工BIM应用是深化设计BIM应用(第5章)、施工模拟BIM应用(第6章)、预制加工BIM应用(第7章)、进度管理BIM应用(第8章)、预算与成本管理BIM应用(第9章)、质量与安全管理BIM应用(第10章)、施工监理BIM应用(第11章)、竣工验收BIM应用(第12章)等的统称。
每项施工BIM应用的条文均包括三个方面:应用内容、模型元素、交付成果和软件要求。“应用内容”部分给出宜应用BIM技术的专业任务,以及典型应用流程;“模型元素”给出具体BIM应用的模型元素及信息,是模型细度的展开规定;“交付成果和软件要求”给出BIM应用宜交付的成果,以及相应BIM应用软件宜具备的专业功能。上述内容在制定BIM应用策划和选择BIM应用软件时可参考。
3.1.3 施工BIM应用应事先制定施工BIM应用策划,并遵照策划进行BIM应用的过程管理。
▼ 展开条文说明
3.1.3 项目BIM应用也是工程任务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PD-CA(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过程控制和管理方法,因此制定BIM应用策划应该是BIM应用的第一步,并通过后期BIM应用过程管理逐步完善和提升。
BIM应用策划作为项目整体计划的一部分,应与项目整体计划协调一致。
3.1.4 施工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也可根据施工图等已有工程项目文件进行创建。
▼ 展开条文说明
3.1.4 设计和施工模型共享是BIM应用的理想方式,但在BIM应用初期实际项目中确实存在设计阶段没有应用BIM,或设计模型主要用于表达设计意图而没有考虑施工应用需求的情况,这时需要根据施工图等已有工程文件创建施工模型。
本标准全文都关注了这个问题,在描述典型BIM应用中,都考虑了承接上游模型和重新创建这两种情况。
3.1.5 工程项目相关方在施工BIM应用中应采取协议约定等措施确定施工模型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方式。
▼ 展开条文说明
3.1.5 目前,BIM还没有取得像工程图纸一样的法律地位,所以应通过事前约定的方式,在合作前期明确信息交换和共享涉及双方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尤其是,因为本标准前一条提及的创建模型是增加BIM应用工作量、增加出错机会以及降低BIM应用效益的主要原因,应着重约定各相关方在施工BIM应用中的协同工作、共享模型数据的方式。
3.1.6 工程项目相关方应根据BIM应用目标和范围选用具有相应功能的BIM软件。
▼ 展开条文说明
3.1.6 每个项目的BIM应用目标和范围不一样,没有一个或一套BIM软件适合所有项目的需求。因此,需为项目选择合适的BIM软件,本标准相关章节给出具体BIM应用的软件要求,可供参考。
3.1.7 BIM软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 模型输入、输出;
2 模型浏览或漫游;
3 模型信息处理;
4 相应的专业应用;
5 应用成果处理和输出;
6 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3.1.7 本条规定BIM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BIM软件的专业功能将在后面各章节展开说明。其中:
模型输入对象既包括读入上游环节的模型,也包括自己创建的模型。
模型信息处理功能既包括模型信息编辑、统计、分析等,也包括外部信息与模型的关联。
BIM应用成果形式包括图、表、视频等。
需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例如IFC(ISO 16739)。
3.1.8 BIM软件宜具有与物联网、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集成或融合的能力。
3.2 施工BIM应用策划
3.2 施工BIM应用策划
3.2.1 工程项目的施工BIM应用策划应与其整体计划协调一致。
3.2.2 施工BIM应用策划宜明确下列内容:
1 BIM应用目标;
2 BIM应用范围和内容;
3 人员组织架构和相应职责;
4 BIM应用流程;
5 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
6 信息交换要求;
7 模型质量控制和信息安全要求;
8 进度计划和应用成果要求;
9 软硬件基础条件等。
▼ 展开条文说明
3.2.2 如下为施工BIM应用策划内容的例子:
××项目BIM应用策划
1.概述
为成功在本项目中应用BIM,项目组制定此BIM应用策划,定义将在本项目中实施的BIM应用(包括:深化设计建模、专业协调和成本估算),以及在项目全生命期应用BIM的过程。
通过应用BIM,项目组计划达到降低工程造价XX%、缩短工期XXd,争取XX奖。
2.项目信息
项目的基本信息如下:
项目业主:××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承包类型:××
项目简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建筑高度××m等。
BIM应用简述:(BIM应用特点和需求)。
项目工期:项目启动××××年××月××日,计划于××××年××月××日竣工交付使用。其他重要的时间节点见表1。
表1项目重要时间节点表
3.主要人员信息
主要人员信息见表2。
表2项目主要人员信息表
4.BIM应用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BIM应用目标包括:多方案比选、全生命期分析、施工计划、成本估算。
需完成主要BIM应用工作包括:深化设计建模、施工过程模拟、4D建模。
5.BIM应用流程设计
BIM应用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
土建深化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6.BIM信息交换
项目信息交换需求:如表3所示。
7.协作规程
详细描述项目团队协作的规程,主要包括:模型管理规程,例如,命名规则、模型结构、坐标系统、建模标准,以及文件结构和操作权限等,以及关键的协作会议日程和议程。
8.模型质量控制规程
详细描述为确保BIM应用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对项目参与者的监控要求。
9.基础技术条件需求
描述保证BIM计划设施所需硬件、软件、网络等基础条件。
10.项目交付需求
描述对最终项目模型交付的需求。
图1BIM应用总流程图
图2土建深化设计BIM应用流程图
表3信息交换表示例
注:模型细度:施工图设计-A,深化设计-B,施工过程-C。加黑部分代表信息交换的缺失,即输出没有满足输入需求。
3.2.3 BIM应用流程编制宜分为整体和分项两个层次。整体流程应描述不同BIM应用之间的逻辑关系、信息交换要求及责任主体等。分项流程应描述BIM应用的详细工作顺序、参考资料、信息交换要求及每项任务的责任主体等。
▼ 展开条文说明
3.2.3 参考资料一般指对工程任务和BIM应用非常关键的信息,但不能直接实现模型输入操作,例如:施工图、施工工艺资料、变更确认函等。
3.2.4 制定施工BIM应用策划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确定BIM应用的范围和内容;
2 以BIM应用流程图等形式明确BIM应用过程;
3 规定BIM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交换要求;
4 确定BIM应用的基础条件,包括沟通途径以及技术和质量保障措施等。
3.2.5 施工BIM应用策划及其调整应分发给工程项目相关方。工程项目相关方应将BIM应用纳入工作计划。
3.3 施工BIM应用管理
3.3 施工BIM应用管理
3.3.1 工程项目相关方应明确施工BIM应用的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工作进度、岗位职责、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3.3.2 工程项目相关方应建立BIM应用协同机制,制订模型质量控制计划,实施BIM应用过程管理。
▼ 展开条文说明
3.3.2 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建模工作进度安排、模型质量检查时间节点等信息。
3.3.3 模型质量控制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模型与工程项目的符合性检查;
2 不同模型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
3 模型与相应标准规定的符合性检查;
4 模型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
▼ 展开条文说明
3.3.3 模型应符合的标准包括:建模标准、细度标准,以及各类工程专业标准。
3.3.4 工程项目相关方宜结合BIM应用阶段目标及最终目标,对BIM应用效果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并总结实施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
3.3.4 BIM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1 定性评价:将BIM应用成果,从性质属性上进行评价,说明其对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管理的过程影响。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一般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
2 定量评价:按照通常的经验预估和计量BIM应用成果,比对若未使用BIM和使用BIM后的差异。对于成本和工期的影响,一般可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
3.3.5 施工BIM应用的成果交付应按合约规定进行。
4施工模型
4.1 一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施工模型可包括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
▼ 展开条文说明
4.1.1 深化设计模型一般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机电深化设计模型等。
施工过程模型包括:施工模拟模型、预制加工模型、进度管理模型、预算与成本管理模型、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型、监理模型等。其中,预制加工模型包括: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钢结构构件加工模型、机电产品加工模型等。
施工模型关系图如图3所示。。
图3 施工模型关系图
4.1.2 施工模型应根据BIM应用相关专业和任务的需要创建,其模型细度应满足深化设计、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等任务的要求。
4.1.3 施工模型宜按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创建。当按专业或任务分别创建时,各模型应协调一致,并能够集成应用。
▼ 展开条文说明
4.1.3 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各专业间如何确定BIM应用的协同方式,选择会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各专业形成各自的中心文件,最终以链接或集成各专业中心文件的方式形成最终完整的模型;或是其中某些专业间采用中心文件协同,与其他专业以链接或集成方式协同等等,不同的项目需要根据项目的大小、类型和形体等情况来进行合适的选择。
4.1.4 模型创建宜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原点和度量单位。当采用自定义坐标系时,应通过坐标转换实现模型集成。
▼ 展开条文说明
4.1.4 不管施工模型创建采用集成模型还是分散模型的方式,项目施工模型都宜采用全比例尺和统一的坐标系、原点、度量单位。
4.1.5 模型元素信息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尺寸、定位、空间拓扑关系等几何信息;
2 名称、规格型号、材料和材质、生产厂商、功能与性能技术参数,以及系统类型、施工段、施工方式、工程逻辑关系等非几何信息。
▼ 展开条文说明
4.1.5 模型元素除了包含足够的信息,一般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1 模型元素几何形体没有表达出的信息,采用非几何信息表达的方式。
2 模型元素几何形体应按照1:1比例建模。
3 应为模型元素定义符合其用途的插入点。
4 模型元素宜支持参数化几何形体建模,并能锁定、对齐到合适的参考元素上,如平面、线、楼层和点等。
5 模型元素宜包含约束到参照平面上的标注尺寸和标签。
6 模型元素的几何形体宜采用公制单位,如米或毫米等。
7 模型元素应包含对该工程项目外部边界定义的空间几何表现。
8 宜建立模型元素常用比例尺的几何形体缩略图,如:1:5、1:20或1:100等,缩略图的表现形式和使用符号应符合相关制图标准。
9 模型元素可以包含二维或三维的空间约束数据,如:最小操作空间、使用空间、放置和运输空间、安装空间、检测空间等。
10 模型元素可包含颜色、填充图案或比例适当的纹理图像文件。
11 模型元素应可在相关视图中表现工程项目的材质和外观,相关视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节点详图等。
12 模型元素宜能以某种表达方式反映与其他模型元素的关联关系。
13 宜通过模型元素库软件对模型元素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2017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