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规范 - 专注工程资料收集分享!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CJJ/T185-2012

1总 则

1.0.1 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落实建筑节能目标,减少供热系统能耗,制定本规范。
▼ 展开条文说明

1. 0.2 本规范适用于供应民用建筑采暖的新建、扩建、改建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供热热源、热力网、热力站、街区供热管网及室内采暖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管理中与能耗有关的部分。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在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改造和运行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 展开条文说明

1.0.4 供热项目设计文件应标明与能耗有关的设计指标及参数。工程建设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后应对能耗指标进行检测及验证,其各项指标应达到设计的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1. 0.5 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调试、运行节能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 语

2.0.1 热力网 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2.0.2 街区供热管网 block heating network

    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室外供热管网。

2.0.3 分布式循环泵 distributed pump

    设置在热力站热力网侧的循环水泵。

2.0.4 水力平衡度 hydraulic balance level

    供热系统运行时供给各热力站(或热用户)的规定流量与实际流量之比。

2.0.5 负荷率 heating load ratio

    锅炉运行热负荷与额定出力的比值。


3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供热系统各设计阶段均应对能耗进行计算,并应与前一设计阶段的设计能耗进行比较。当存在偏差时,应找出偏差原因。
▼ 展开条文说明

3.1.2 确定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时,应调查核实供热范围内的建筑热负荷与热指标。
▼ 展开条文说明

3.1.3 供热系统所有设备应采用高效率低能耗产品,选用设备的能效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 展开条文说明

3.1. 4 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4272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1. 5 供热系统的附属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2 供热系统

3.2.1 以采暖热负荷为主的供热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主要热负荷为采暖热负荷的既有蒸汽供热系统,应改为热水供热系统。
▼ 展开条文说明

3.2.2 热水热力网的供热半径不宜大于20km,蒸汽热力网的供热半径不宜大于6km。
▼ 展开条文说明

3.2.3 热水供热管网供、回水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以热电厂或大型区域锅炉房为热源时,热力网设计回水温度不应高于70℃,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50℃;

    2 街区供热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5℃;

    3 利用余热或可再生能源时,供水温度应根据热源条件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2.4 供热系统中供热热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有热电厂的地区应以热电厂为基本热源,且应在供热区域内设置调峰热源,并应按多热源联网运行进行设计;

    2 当热源为燃煤锅炉房时,宜在热负荷集中的地区设置区域锅炉房;

    3 当热源为燃气锅炉房并独立供热时,锅炉房宜设置在热用户街区内,供热范围不宜超出本街区;

    4 在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对全年有冷热负荷需求的建筑,可采用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冷热电联供能源站应设在用户附近,其供能半径不宜大于2km;

   5 在有工业余热可利用的地区应优先利用余热供热;

   6 在资源条件适宜的地区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
▼ 展开条文说明

3.2.5 当热水热力网设有中继泵站时,中继泵站宜设置在维持系统水力循环所需总功率最小的位置。
▼ 展开条文说明

3.2.6 当热水供热系统经能耗比较,适合采用分布式循环泵系统,且符合下列条件时,可在热力站设置分布式循环泵:

    1 既有供热系统的增容改造;

    2 一次建成或建设周期短的新建供热系统;

    3 热力网干线阻力较高;

    4 热力站分布较分散,热力网各环路阻力相差悬殊。
▼ 展开条文说明


3.3 热源

3.3.1 可行性研究文件应标明下列内容:

    1 设计热负荷、供热面积;

    2 锅炉额定热效率;

    3 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

    4 供热参数调节控制方式;

    5 年供热量、燃料耗量、总耗电量、热网循环泵耗电量;

    6 节能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

3.3.2 初步设计文件除应标明第3.3.1条的内容外,还应标明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保温方式。

3.3.3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逐项落实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提出的节能措施和要求,并应标明下列内容:

    1 设计热负荷、供热面积;

    2 锅炉额定热效率;

    3 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

    4 供热参数调节控制方式;

    5 主要用能设备的运行调节方式。

3.3.4 锅炉房设计时应根据热负荷曲线优化锅炉的配置方案,使锅炉房的综合运行效率达到最高。
▼ 展开条文说明

3.3.5 燃油、燃气锅炉应采用自动调节。当单台锅炉容量大于或等于1.4MW时,燃烧器应采用自动比例调节方式。
▼ 展开条文说明

3.3.6 燃煤锅炉房运煤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运煤系统的布置应利用地形,使提升高差小、运输距离短;

    2 运煤系统应设均匀给煤装置或均匀布煤装置;

    3 炉排给煤系统宜设调速装置。
▼ 展开条文说明

3.3.7 燃煤锅炉房除灰渣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除灰渣系统动力驱动系统宜设调速装置;

    2 炉前的漏煤应进行回收利用;

    3 含碳量高的灰渣应进行回收利用。
▼ 展开条文说明

3.3.8 燃煤锅炉房烟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烟、风道布置宜简短;

    2 通风阻力应进行计算,每台锅炉所受到的引力应均衡;

    3 锅炉鼓风机、引风机宜单炉配置;

    4 锅炉鼓风机、引风机应设调速装置。
▼ 展开条文说明

3.3.9 热水供热管网循环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循环泵性能参数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当热用户分期建设,建设周期长且负荷差别较大时,应分期进行水力计算,并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循环泵性能参数。既有系统改造时,应按实测水力工况校核循环泵性能参数;

    2 循环泵的配置应根据热网运行调节曲线和水泵特性曲线确定,循环泵在整个供热期内应处于高效运行区;

    3 循环泵应设调速装置,并联运行的循环泵组的每台泵均应设置调速装置。
▼ 展开条文说明

3.3.10 有蒸汽汽源时,大型鼓风机、引风机、热网循环泵宜采用工业汽轮机驱动。

▼ 展开条文说明

3.3.11 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应进行利用,锅炉房应设下列余热利用设施:

    1 燃油、燃气锅炉宜设烟气冷凝装置;

    2 燃煤锅炉应配置省煤器,宜配置空气预热器;

    3 锅炉间、凝结水箱间、水泵间等房间应采用有组织的通风;

    4 蒸汽锅炉的排污水余热应综合利用。
▼ 展开条文说明

3.3.12 锅炉房的锅炉台数大于或等于3台时,应采用集中控制系统。
▼ 展开条文说明

3.3.13 热源应设置调节供热参数的装置,供热参数应根据供热系统的运行负荷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3.14 热源应监测下列参数:

    1 供热管道总管的供热介质温度、压力、流量;

    2 总热负荷、总供热量;

    3 每台锅炉或热网加热器的供热介质温度、压力;

    4 每台锅炉的供热介质流量、排烟温度。
▼ 展开条文说明

3.3.15 热源应计量下列参数:

    1 每台锅炉的燃料量、供热量;

    2 燃煤锅炉房的进厂燃料量和输煤皮带处的燃料量;

    3 供热管网总出口处的供热量;

    4 热水供热系统的补水量;

    5 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回收量及热量;

    6 供电系统应装设电流表、有功和无功电度表,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00kW的动力设备宜分别计量。
▼ 展开条文说明

3.3.16 电气系统应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最大电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大于0.9。
▼ 展开条文说明

3.3.17 当电动机容量大于或等于250kW时,宜采用高压电动机。
▼ 展开条文说明

3.3.18 设计温度大于或等于50℃的管道、管路附件、设备应保温,保温外表面计算温度不应大于40℃。
▼ 展开条文说明


3.4 热力网

3.4.1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应标明下列内容:

    1 供热范围、供热面积、设计热负荷、年耗热量;

    2 多热源供热系统各热源设计热负荷、设计流量、年供热量;

    3 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

    4 热水热力网供热调节曲线;

    5 热力网循环泵(包括热源循环泵、中继泵、分布式循环泵)年总耗电量;

    6 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保温方式。
▼ 展开条文说明

3.4.2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标明下列内容:

    1 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

    2 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保温结构、保温材料及其导热系数、保温层厚度。
▼ 展开条文说明

3.4.3 热力网主干线宜布置在热负荷集中区域。管线应按减少管线阻力的原则布置走向及设置管路附件。
▼ 展开条文说明

3.4.4 热力网应设分段阀门,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4.5 高温热水和蒸汽管道阀门的密封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阀门 压力试验》GB/T 13927-2008规定的A级的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3.4.6 管道、管路附件应采用焊接连接。
▼ 展开条文说明

3.4.7 供热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热水直埋管道及管件应采用整体保温结构,并应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
▼ 展开条文说明

3.4.8 供热管道、管路附件均应保温,保温结构应具有防水性能。保温厚度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4272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4.9 蒸汽管道支座应采取隔热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

3.4.10 蒸汽管道的疏水宜回用。
▼ 展开条文说明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 CJJ/T185-2012》

5.6 监控系统

5.6.1 热源、热网、热力站的运行参数应由热网监控中心进行统一调度,供热参数应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及热网供热调节曲线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5.6.2 供热调节曲线应根据热用户的用热规律绘制,且应根据实际供热效果进行修正。
▼ 展开条文说明

5.6.3 每年采暖期前应依据供热面积的增减情况,重新核实新采暖期的热负荷、编制当年的供热系统运行方案、绘制新采暖期的水压图,并应针对每个热用户进行初调节、建立新的水力平衡。
▼ 展开条文说明

5.6.4 多热源供热系统应根据各热源的能耗指标确定热源的投入顺序。能耗较低的热源应作为基本热源,能耗较高的热源应作为调峰热源。
▼ 展开条文说明

5.6.5 监控系统采集的热源、热网、热力站、热力入口等处的运行参数应定期进行人工核实,并应及时修正测量误差。
▼ 展开条文说明


6节能评价

6.0.1 供热系统所有设备的能效指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 展开条文说明

6.0.2 锅炉运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 17954的规定,热效率应达到二等热效率指标,综合技术指标宜达到二级运行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6.0.3 热水锅炉房(不包括热网循环泵)总电功率与总热负荷的比值不宜大于表6.0.3规定的数值。


▼ 展开条文说明

6.0.4 热网循环泵单位输热量的耗电量不应高于规定值的1.1倍。
▼ 展开条文说明

6.0.5 热水供热系统平均补水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间接连接热力网的热源补水率不应大于0.5%;

    2 直接连接热力网的热源补水率不应大于2%;

    3 当街区供热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差大于15℃时,热力站(或热源)补水率不应大于1%;

    4 当街区供热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差小于或等于15℃时,热力站(或热源)补水率不应大于0.3%。
▼ 展开条文说明

6.0.6 蒸汽热源的采暖系统凝结水总回收率宜大于90%。
▼ 展开条文说明

6.0.7 供热管网水力工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源、热力站的循环流量不应大于规定流量的1.1倍;

    2 街区热水管网水力平衡度应在0.9~1.1范围内;

    3 热源、热力站出口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调节曲线规定供回水温差的0.8倍。
▼ 展开条文说明

6.0.8 室内温度不应低于设计温度2℃,且不宜高于设计温度5℃。
▼ 展开条文说明

6.0.9 供热管道保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敷设的热水管道,在设计工况下沿程温度降不应大于0.1℃/km;

    2 地上敷设的热水管道,在设计工况下沿程温度降不应大于0.2℃/km;

    3 蒸汽管道在设计工况下沿程温度降不应大于10℃/km。
▼ 展开条文说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2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4272

    3 《工业阀门 压力试验》GB/T 13927-2008

    4 《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 17954

    5 《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 18342

    6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

    7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本文链接:/guifan/3131.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