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overhead contact line
of urban rail transit
CJJ/T 288-2018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
实施日期:2019年05月0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18年 第337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288-2018,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年12月27日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架空接触网设计;4架空接触网施工;5架空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6架空接触网维修。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周建、田广辉、郑杰、黄德亮、谌建民、陈显志、聂飞、冉洪、李儒英、刘建军、李占宇、罗李、张波、谭冬华、吴世成、刘锐、林慧、吴畏、秦军、杨帆、叶东、马俊杰、何伟。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晓保、吴积钦、仲建华、李汝军、刘培栋、徐鸿燕、王彦利、唐晓岚、吕波、李鲲鹏。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统一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的技术要求,做到安全适用、质量优良、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维修方便,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不大于120km/h,且供电电压为DC1500V或DC750V的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和维修。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架空接触网设计应根据环境条件采取防地质灾害、防冰雪、防台风、防水患等灾害的措施。
1.0.4 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和维修,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 术语
2.0.1 架空接触网 overhead contact line
安装在列车的上方,供给列车电能的输电设施,分为柔性和刚性架空接触网。
2.0.2 柔性架空接触网 flexible overhead contact line
由接触悬挂和支持装置组成,是将带张力的接触线悬挂在支持装置上的架空接触网。
2.0.3 刚性架空接触网 rigid overhead contact line
用汇流排取代承力索,将接触线夹装在汇流排中,靠其自身刚性保持接触线的恒定位置的架空接触网。
2.0.4 冷滑 cold-running
在接触网无电条件下列车受电弓沿接触网滑行的试验。
2.0.5 热滑 hot-running
在接触网带电条件下列车带电运行的试验。
2.0.6 大修 overhaul
为系统性的恢复或改进设备性能而进行的维修。
3 架空接触网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架空接触网允许的列车运行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设计速度。
3.1.2 根据架空接触网接触悬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柔性架空接触网和刚性架空接触网。
▼ 展开条文说明
3.1.3 接触线宜采用铜或铜合金材质,承力索宜采用铜或铜合金绞线,同一线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统一。正线接触线的最小张力不宜小于10kN,承力索的张力宜与接触线统一。
▼ 展开条文说明
3.1.4 接触线距轨顶平面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上线路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顶平面高度宜为4600mm,且不宜小于4400mm;
2 车辆基地的地上线路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顶平面高度宜为5000mm;
3 隧道内接触线距轨顶平面高度不宜小于4040mm。
▼ 展开条文说明
3.1.5 架空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的规定。
3.1.6 当柔性架空接触网的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的高度发生变化时,其最大坡度应符合表3.1.6的规定。刚性架空接触网工作支悬挂点坡度变化率不应大于1‰。
▼ 展开条文说明
3.1.7 柔性架空接触网宜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当在车辆基地内或有轨电车线路采用柔性架空接触网时,可采用弹性简单悬挂。
▼ 展开条文说明
3.1.8 当地面段柔性架空接触网采用简单链型悬挂时,吊弦长度不宜小于300mm。
▼ 展开条文说明
3.1.9 架空接触网应满足限界要求;除与车辆有相互作用的零件和设备外,其他均不得侵入设备限界。
3.1.10 接触网零部件应耐腐蚀、耐疲劳、强度高,频繁振动的紧固件应采取防松措施。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TB/T 2073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TB/T 2075.1~TB/T 2075.23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2 气象条件
3.2.1 架空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的规定。隧道内设计气温应符合隧道内通风空调的设计要求,且最高计算温度不宜大于80℃。
3.2.2 与覆冰有关的接触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覆冰厚度应根据沿线气象记录和运营经验确定,且覆冰厚度的取值应为5mm的整数倍;
2 覆冰时的气温应按-5℃计算;
3 覆冰时的风速应按10m/s计算;
4 冰的密度应按0.9g/cm3计算。
3.2.3 当按安装和维修条件进行接触网荷载验算时,其计算温度宜为-5℃,计算风速宜为10m/s,覆冰厚度宜为0mm,安装或维修附加荷载可取0.8kN。
3.3 防雷、绝缘、接地
3.3.1 架空接触网的大气过电压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上区段的架空接触网应设置避雷器,间隔不宜大于200m;
2 在隧道两端和设置隔离开关处应设置避雷器;
3 在年均雷暴日不小于40d的地区,宜采取将架空地线抬高兼作避雷线或增设避雷线等特殊防护措施,避雷线或架空地线宜安装在平腕臂底座上方1.0m~1.5m处。
▼ 展开条文说明
3.3.2 地上区段架空接触网的架空地线应每隔200m~300m设置电压均衡器。
3.3.3 避雷器与电压均衡器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3.3.4 对于接触网的绝缘爬电距离,当采用DC750V时,不宜小于180mm;当采用DC1500V时,不宜小于250mm。接触网带电部分和接地体、车体之间的最小空气绝缘间隙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注: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按现行国家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1022对空气间隙值进行修正。
▼ 展开条文说明
3.3.5 固定支持架空接触网的非带电金属体,应与接触网架空地线相连接。接触网架空地线应引至牵引变电所接地装置。
444'>《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CJJ/T 288-2018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
3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
7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条件》GB/T 11022
8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GB/T 25020.1~GB/T 25020.4
9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
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TB/T 2073
1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TB/T 2075.1~TB/T 2075.23
12 《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 2809
1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横跨》TB/T 2920.1~TB/T 2920.2
14 《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绞线》TB/T 3111
1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
标签:
本文链接:/guifan/3543.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