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 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而成。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锅炉安装的实践经验,开展了专题研究,参考了大量文献和工程资料,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完善,最后经审核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基础复检和放线,钢架;锅筒、集箱和受热面管.压力试验.取源部件、仪表、阀门、吹灰器和辅助装置,燃烧设备,炉墙砌筑和绝热层,漏风试验、烘炉、煮炉、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工程验收。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修订了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炉无损检测比例。
2.对无损检测的结果不合格时的复检范围进行了修订。
3.修订了水压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保压期间的允许压力下降值。
4.增加了用煤粉、油或气体作燃料的锅炉安全点火、熄火安全时间规定。
5.对热水锅炉的安全阀整定压力进行了修订。
6.增加了燃烧器的安装要求。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国家机械工业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地址∶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南5巷5号,邮编∶100045,电子邮箱∶jxdez@ sinoconst. com. cn )。
本 标 准 组 织 单 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 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中国机械工业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第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三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
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丽鹃 关 清 杜正义 薛 韬
占 元 彭勇毅 高 杰 李功福
刘绪龙 杜世民 徐 辉 王 鑫
罗一宾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苗庆敏 毛文祥 张广志 孟庆礼
李丽红 王 毅 孙翌旭 温玉宏
靳少平 张金河
1.0.1 为了提高锅炉安装工程的施工水平,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民用、区域供热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3.82MPa的固定式蒸汽锅炉,额定出水压力大于0.1MPa的固定式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炉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不适用于铸铁锅炉、交通运输车用和船用锅炉、核能锅炉、电站锅炉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锅炉未办理工程验收手续,严禁投入使用。
1.0.4 在锅炉安装前和安装过程中,当发现受压部件存在影响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必须停止安装,并报告建设单位。
1.0.5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锅炉及其辅助设备就位前,其基础位置和尺寸应按表
2.0.1的规定进行复检。
2.0.2 锅炉安装前,应划定纵向、横向安装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
2.0.3 锅炉基础放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应互相垂直;
2 相应两立柱定位中心线的间距允许偏差应为士2mm;
3 各组对称四根立柱定位中心点的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5mm。
3.0.1 钢架安装前,应按施工图样清点构件数量∶并应对立柱、梁、框架等主要构件的长度和直线度按表3.0.的规定进行复检。
3.0.2 安装钢架时,宜根据立柱上托架和柱头的标高在立柱上确定并划出 1m 标高线。我正立柱时,应根据锅炉房运转层上的标高基准线,测定各立柱上的1m 标高线。立柱上的1m标高线应作为安装锅炉各部组件、元件检测时的基准标高。
3.0.3 钢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及其检测位置,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3.0.4 当柱脚底板与基础表面之间有灌浆层时,灌浆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3.0.5 找正立柱后,应将柱脚固定在基础上。与预埋钢筋焊接固定时,应将钢筋弯曲并紧靠在柱脚上,其焊缝长度应为预理钢筋直径的6倍~8倍。
3.0.6 平台、撑架、扶梯、栏杆、柱和挡脚板等应在安装平直后,焊接牢固。栏杆、柱的间距应均匀.其接头焊缝处表面应光滑。平台板、扶梯、踏脚板应可靠防滑。
3.0.7 扶梯的长度不得任意割短、接长,扶梯斜度和扶梯的上、下踏脚板与连接平台的间距不得任意改变。
3.0.8 在平台、扶梯、撑架等构件上;不得任意切割孔洞。当需要切割时,切割后应进行加固。
4.1.1 吊装前,应对锅筒、集箱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筒、集箱表面和焊接短管应无机械损伤,各焊缝及其热影响区表面应无裂纹、未熔合、夹渣、弧坑和气孔等缺陷;
2 锅筒、集箱两端水平和垂直中心线的标记位置应正确,当需要调整时,应根据其管孔中心线重新标定或调整;
3 胀接管孔壁的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12,5μm,且不应有凹痕、边缘毛刺和纵向刻痕;管孔的环向或螺旋形刻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宽度不应大于lmm,刻痕至管孔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4mm;
4 胀接管孔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1.2 锅筒应在钢架安装找正并固定后起吊就位。不是由钢梁直接支持的锅筒,应安设牢固的临时性搁架。临时性搁架应在锅炉水压试验灌水前拆除。
4.1.3 锅筒、集箱就位找正时,应根据纵向和横向安装基准线以及标高基准线对锅筒、集箱中心线进行检测(图4.1.3),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4.1.4 安装前,应对锅筒、集箱的支座和吊挂装置进行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触部位圆弧应吻合,局部间隙不宜大于 2mm;
2 支座与梁接触应良好,不得有晃动现象;
3 吊挂装置应牢固,弹簧吊挂装置应整定,并应进行临时固定。
4.1.5 锅筒、集箱就位时,应在其膨胀方向预留支座的膨胀间隙,并应进行临时固定。膨胀间隙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4.1.6 锅筒内部装置的安装,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锅筒内零部件的安装,应符合产品图样要求;
2蒸汽、给水连接隔板的连接应严密不泄漏,焊缝应无漏焊和裂纹;
3 法兰接合面应严密;
4 连接件的连接应牢固,并应有防松装置。
4.2.1 安装前,应对受热面管子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子表面不应有重皮、裂纹、压扁、磨损和严重锈蚀等缺陷;当管子表面有刻痕、麻点等其他缺陷时,其深度不应超过管子壁厚的10%;
2 合金钢管应逐根进行光谱检查;
3 对流管束应做外形检查和矫正,校管平台应平整牢固,放样尺寸误差不应大于lmm,矫正后的管子与放样实线应吻合,局部偏差不应大于2mm,并应进行试装检查;
4 受热面管子的排列应整齐,局部管段与设计安装位置偏差不宜大于5mm;
5 胀接管口的端面倾斜不应大于管子公称外径的1.5%且不应大于1mm;
6 受热面管子公称外径不大于60mm时,对接接头和弯管应做通球检查,通球后的管子应有可靠的封闭措施,通球直径应符合表4.2.1-1和表4.2.1-2的规定。
4.2.2 硬度大于或等于锅筒管孔壁的胀接管子,其管端应进行退火,退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退火宜用电加热式红外线退火炉或纯度不低于 99.9%铅熔化后进行,并应用温度显示仪进行温度控制;不得用烟煤等含硫、磷较高的燃料直接加热管子进行退火;
2 对管子胀接端进行退火时,受热应均匀,退火温度应为600℃~650℃,退火时间应保持10 min~15min,胀接端的退火长度应为 100mm~150mm。退火后的管端应有缓慢冷却的保温措施。
4.2.3 胀接前,应清除管端和管孔表面的油污,并打磨至发出金属光泽,管端的打磨长度不应小于管孔壁厚加 50mm。打磨后,管壁厚度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0%且不应有起皮、凹痕、裂纹和纵
向刻痕等缺陷。
4.2.4 胀接管端与管孔的组合,应根据管孔直径与打磨后管端外径的实测数据进行选配;胀接管端的最小外径不得小于表4.2.4-1的规定,胀接管孔与管端的最大间隙不得大手表4.2.4-2的规定。
4.2.5 胀接时,环境温度宜为0℃及以上。
4.2.6 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并应对胀接的试样进行检查、比较、观察,胀口端应无裂纹,胀接过渡部分应均匀圆滑,喇叭口根部与管孔结合状态应良好,并应检查管孔壁与管子外壁的接触印痕和啮合状况、管壁减薄和管孔变形状况,并应确定合理的胀管率和控制胀管率的施工工艺。
4.2.7 胀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端伸出管孔的长度,应符合表4.2.7的规定。
2 管端装入管孔后,应立即进行胀接。
3 基准管固定后.宜采用从中间分向两边胀接或从两边向中间胀接。
4 胀管率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锅炉.管子胀接过程中采用内径控制法时,胀管率应为1.3%~2.1%:采用外径控制法时,胀管率应为1.0%~1.8%,胀管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额定工作压力大于 2.5MPa的锅炉胀管率的控制,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5 胀接终点与起点宜重复胀接10mm~20mm。
6 管口应扳边,扳边起点宜与锅筒筒体(管板)表面平齐,不应有明显的切口和挤出现象,扳边角度宜为12°~15°。
7 胀接后,管端不应有起皮、皱纹、裂纹、切口和偏挤等缺陷。
8 胀管器滚柱数量不宜少于4只,胀管器圆柱直段的有效长度应为锅筒壁厚加 15mm;胀管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测量。胀杆和滚柱表面应无碰伤、压坑、刻痕等缺陷。电动、风动胀管器转速不应大于60r/min。
4.2.8 胀接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水压试验,并应检查胀口的严密性和确定需补胀的胀口。补胀应在放水后立即进行,补胀次数不宜超过2次。
4.2.9 胀口补胀前应复测胀口内径,并确定补胀值,补胀值应按测量胀口内径在补胀前后的变化值计算。补胀后,胀口的累计胀管率应为补胀前的胀管率与补胀率之和。累计胀管率宜符合本标准第 4.2.7条第 4款规定。补胀率应按下式计算∶
4.2.10同一锅筒上的超胀管口的数量不得大于胀接总数的4%且不得超过15个,最天胀管率采用内径控制法控制时,不得超过 2.8%采用外径控制法控制时,不得超过2.5%。
84'>《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3-202210.0.1 锅炉带负荷试运行符合本标准第9.4.5条的规定后,应办理工程验收手续。
10.0.2 现场组装的锅炉安装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开工报告;
2 锅炉技术文件清查记录,包括设计修改的有关文件;
3 设备缺损件清单及修复记录;
4 基础检查记录;月
5 钢架安装记录;
6 钢架柱腿底板下的垫铁及灌浆层质量检查记录;
7 锅炉本体受热面管子通球试验记录;
8 阀门水压试验记录;
9 钢筒、集箱、省煤器、过热器及空气预热器安装记录;
10 管端退火记录;
11 胀接管孔及管端的实测记录;
12 锅筒胀管记录;
13 受热面管子焊接质量检查记录和检验报告;
14 压力试验记录及签证;
15 锅筒内部装置安装检查记录;
16 风机、除尘器、烟风道等辅助设备安装和调试记录;
17 炉排安装及冷态试运行记录;
18 炉墙施工记录;
19 耐火混凝土试验记录;
20 仪表试验记录;
21 漏风试验记录;
22 烘炉、煮炉和严密性试验记录;
23 安全阀调整试验记录;
2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5 锅炉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26 管材、管件、焊材质量证明书;
27 阀门、弯头等管件合格证;
28 受热面管、主蒸汽管、主给水管焊接质量检查记录和无损检测报告;
29 带负荷正常连续 48h 试运行记录。
10.0.3 整体出厂的锅炉安装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开工报告;
2 锅炉技术文件清查记录,包括设计修改的有关文件;
3 设备缺损件清单及修复记录;
4 基础检查记录∶
5 锅炉本体安装记录;
6 风机、除尘器、烟囱安装记录∶
7 给水泵、蒸汽泵或注水器安装记录;
8 阀门水压试验记录;
9 炉排冷态试运行记录;
10 压力试验记录及签证;
11 水位表、压力表和安全阀安装记录;
12 烘炉、煮炉和严密性试验记录;
13 安全阀调整试验记录;
1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5 锅炉安装质量证明书;
16 管材、管件、焊材质量证明书;
17 阀门、弯头等管件合格证;
18 主蒸汽管、主给水管焊接质量检查记录和无损检测报告;
19 带负荷正常连续 4h~24h 试运行记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了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标签:
本文链接:/guifan/4097.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