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for grain and oil-seeds storage
GB/T 29890-2013
发布日期:2013.11.12
实施日期:2014.04.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0)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重庆粮食集团、中央储备粮广东新沙港直属库、西安西粮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诚、吴子丹、唐柏飞、何毅、郭道林、靳祖训、兰盛斌、卞科、杨浩然、林风刚、宋伟、严晓平、白旭光、刘玉兰、曹毅、杨龙德、杨健、丁建武、李林杰、周涛。
引 言
本标准在粮食行业标准LS/T 1211-2008《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实践,对粮食和油料储藏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删除了油脂储存的内容。
本标准根据粮油储藏生态系统理论,参照国际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了粮油储藏技术。
本标准的实施将为我国粮油储藏安全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粮油储藏的术语和定义、粮食与油料储藏的总体要求、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粮食与油料进出仓、粮食与油料储藏期间的粮情与品质质量检测、粮食与油料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油料的储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8946 塑料编织袋
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 17913 粮油储藏 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
GB/T 18835 谷物冷却机
GB 19641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
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1015 稻谷干燥技术规范
GB/T 21016 小麦干燥技术规范
GB/T 21017 玉米干燥技术规范
GB/T 22184 谷物和豆类 散存粮食温度测定指南
GB/T 22497 粮油储藏 熏蒸剂使用准则
GB/T 22498 粮油储藏 防护剂使用准则
GB/T 24534(所有部分)谷物与豆类隐蔽性昆虫感染的测定
GB/T 24904 粮食包装 麻袋
GB/T 24905 粮食包装 小麦粉袋
GB/T 26880 粮油储藏 就仓干燥技术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77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
GB 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GB 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
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
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LS/T 1205 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
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
LS 1207 粮食仓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程
LS 1212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LS/T 1213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
LS 8001 粮食立筒库设计规范
LS 8004 粮食仓房维修改造技术规程
粮食仓库建设标准(修订本,国家粮食局,2001)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粮食 grain
原粮和成品粮的统称。
3.2 原粮 unprocessed grain
未经加工的粮食的统称,如稻谷、小麦、玉米、各种杂粮、豆类等。
3.3 成品粮 product grain
原粮经加工而成的符合一定标准的产品统称,如面粉、大米等。
3.4 储粮有害生物 stored grain pest
危害储藏状态下粮食、油料的昆虫、螨类、微生物、鼠类和鸟类。
3.5 常规储藏 conventional technique of grain storage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对储藏的粮食、油料采取清洁卫生、自然通风、扒沟翻倒粮面、定期监测粮情等一般技术处理和常规管理措施的储藏方法。
3.6 安全水分 safe moisture content
某种粮食或油料在常规储藏条件下,能够在当地安全度夏而不发热、不霉变的水分含量。
3.7 危险水分 dangerous moisture content
某种粮食或油料在常规储藏条件下,极易发热、霉变的最低水分含量。
3.8 半安全水分 semi-safe moisture content
介于安全水分与危险水分之间的水分含量。
3.9 高水分粮食、油料 high moisture grain or oil-seeds
水分含量超过安全水分最高值的粮食或油料。
3.10 高温粮 high tempreture of grain
由于烘干、热入仓等原因造成的粮温明显超过正常粮温或明显超过周围区域粮堆平均温度的粮食。
3.11 发热粮食、油料 heating grain and oil-seeds
害虫、微生物繁殖为害等原因引起的粮温异常升高的粮食、油料。
3.12 粮堆结露 dewfall of grain mass
粮食、油料储藏期间由温差引起的粮堆、围护结构内表面出现凝结水或引起局部粮食水分含量快速升高的现象。
3.13 粮情 condition of stored grain and oil-seeds
粮食、油料在储藏时的状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粮温、水分含量、储粮有害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粮堆气体成分及浓度等。
3.14 粮仓 granary
用于储存粮食与油料且能满足安全储粮基本功能要求的建筑物。
3.15 房式仓 house type warehouse
外形如房屋的粮仓,包括平房仓、高大平房仓、楼房仓。
3.16 平房仓 horizontal warehouse
形状如平房的粮仓。
3.17 高大平房仓 large size horizontal warehouse
跨度21m以上,且设计堆粮高度不小于6m的平房仓。
3.18 楼房仓 multi-storied warehouse
多层的房式仓。
3.19 筒式仓 vertical silos
外形如筒状的粮仓,包括浅圆仓、立筒仓。
3.20 浅圆仓 squat silo
仓内直径一般在20m以上,内径与仓壁高度之比小于1.5的筒式仓。
3.21 立筒仓 silo
除浅圆仓之外的筒式仓。
3.22 地下仓 underground bin
仓体的大部或全部建于地下的粮仓,有岩体地下粮仓(如平洞仓、立洞仓)、土体地下粮仓(如窑洞仓、喇叭仓)等。
3.23 简易房式仓 simple warehouse
外形如平房,但建造比较简陋,结构简单,不能完全满足长期安全储粮要求的粮仓。
3.24 土堤仓 bunker storage
四周用土筑堤,底部及四周用防水篷布等材料铺垫,入粮后覆盖篷布等防水材料的简易储粮设施。
3.25 低温储藏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15℃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0℃的储藏方式。
3.26 准低温储藏 quasi-low temperature storage
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5℃的储藏方式。
3.27 低氧 low oxygen
粮堆空气中氧气浓度高于2%而低于12%的状态。
3.28 缺氧 oxygen dificit
粮堆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2%(含)的状态。
3.29 双低储藏 double-low storage
实现低氧后再进行低剂量磷化氢熏蒸的储粮技术组合。
3.30 三低储藏 triple-low storage
达到双低储藏效果后,再降低粮温的储粮技术组合。
3.31 四合一储藏 four in one storage
在储粮仓房中采用计算机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等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及优化组合。
3.32 常规熏蒸 conventional fumigation
在密闭粮仓或粮堆内,施用常规剂量的熏蒸剂,依靠药剂转化为气态自然扩散的熏蒸技术。
3.33 低剂量熏蒸 low dose fumigation
用药量低于常规熏蒸剂用量的熏蒸技术,一般用于低氧粮堆熏蒸或环流熏蒸技术。
3.34 就仓干燥 in-bin drying
采用通风方式干燥仓内的高水分粮食的技术。一般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干燥介质为自然空气或加热空气,干燥完成后粮食继续在该仓内储藏。
3.35 三温曲线图 three temperature curve diagram
反映粮食、油料储藏期间气温、仓温和粮温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4 粮油储藏总体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入仓粮食、油料的质量和水分含量,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下降。
4.1.2 目标是确保粮食、油料储藏安全。
4.2 选择储藏技术应考虑的因素
粮食、油料储藏过程中应根据以下情况采取适当的储藏技术,达到4.1.1的要求:
——所处储粮生态区域的特点;
——储藏粮食、油料的种类,本身的耐储性、耐热性;
——粮食、油料的水分含量,入仓质量情况,感染有害生物状况;
——预计储藏时间以及最终用途;
——仓储设施及设备性能、粮堆温度。
4.3 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区划特点和主要储粮措施
4.3.1 根据气候环境条件我国共划分为七个储粮生态区域。第一区:高寒干燥储粮区;第二区:低温干燥储粮区;第三区:低温高湿储粮区;第四区:中温干燥储粮区;第五区:中温高湿储粮区;第六区:中温低湿储粮区;第七区:高温高湿储粮区。参见附录A。
4.3.2 在第一、二区,应重点防止粮食过度失水造成重量损失并影响储粮加工品质;在第三区应重点做好降水和微生物的控制;在第四、六区,应迅速将粮食与油料水分含量降到安全水分以内,防止虫害感染;在第五、七区,应重点防止储粮品质下降和有害生物的危害。
4.3.3 在分区选择主要储粮措施时还应考虑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4.3.4 我国各储粮生态区域的主要储粮措施参见附录A。
5 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
5.1 粮仓基本要求
5.1.1 应根据粮食储备、中转、收纳功能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仓储工艺,配置相应的设备。
5.1.2 粮仓应符合《粮食仓库建设标准》(修订本)的规定,能够承载粮堆的动、静载荷,能够满足储粮防潮、防水、气密、隔热、通风、防止储粮有害生物危害等要求,减少不利环境条件特别是高温、高湿对储粮的影响,保障粮油储藏安全。
5.1.3 粮仓建设地点应远离污染源、危险源,避开行洪和低洼水患地区;应便于进出仓作业。平房仓的结构应符合GB 50320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筒仓的结构应符合GB 50077的规定,钢板筒仓的结构应符合GB 50322的规定。
5.1.4 地下仓应选择山体宽厚、地质坚固、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的地方。仓体应能承受储粮、仓顶覆盖层以及车辆、设备产生的动、静载荷;应整体敷设防潮层;地下仓进出口要避开山体汇水线;应有防护门、防鼠门和隔热设施;应设置通风系统,与外界相通的孔道应有密闭措施。
5.1.5 仓内地面应完好、平整、坚固并设防潮层。
5.1.6 仓房内侧墙面应完好、平整并设防潮措施;墙体无裂缝;墙壁与仓顶、相邻墙壁、地面结合处应严密无缝;墙面应按设计最大的仓容量标明装粮线及高度标尺,并在装粮线处设置密封槽。
5.1.7 用于低温储藏的粮仓墙体应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其传热系数要求如下:
——第五、七区,在0.46W/m2·K~0.52W/m2·K;
——第四、六区,在0.53W/m2·K~0.58W/m2·K;
——第一、二和三区,在0.59W/m2·K~0.70W/m2·K。
5.1.8 仓盖应完好,并有隔热层和防水层;仓盖应有大于3%的坡度,宜采用自由排水方式;如采用集中排水方式,仓盖檐槽的下水管应设置在仓墙外面。仓盖传热系数要求如下:
——第五、七区不大于0.35W/m2·K;
——第四、六区不大于0.40W/m2·K;
——第一、二和三区不大于0.5W/m2·K。
仓盖传热系数达不到以上要求时,仓内顶部应喷涂发泡聚氨酯等隔热材料或加设隔热吊顶,吊顶与仓盖的间距应在0.3m以上。
5.1.9 仓盖、墙体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材料。
5.1.10 新建粮仓应满足气密性要求,即仓压由500Pa降至250Pa的压力半衰期:平房仓≥40s,筒仓、浅圆仓≥60s。
5.1.11 门窗、通风口要严密并有隔热、密封措施。门窗、孔洞处应设防虫线和防鼠雀板、网。
5.1.12 粮仓内应安装防尘、防爆照明灯具。具体要求如下:
——平房仓照明灯具应符合GB 50320的规定。
——钢板筒仓照明灯具应符合GB 50322的规定。
——浅圆仓和其他筒仓照明灯具可参照LS 8001的规定。
——其他粮仓照明灯具可参照GB 50320的规定。
5.1.13 粮仓需进行维修改造时,应按LS 8004的规定执行。
818'>《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 29890-2013附录D 常用储粮化学药剂、防护剂及使用方法
常用储粮化学药剂、防护剂及使用方法见表D.1和表D.2。
表D.1 常用储粮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
表D.2 常用储粮防护剂及使用方法
附录E 不同温度下不同虫种不同密闭时间的磷化氢熏蒸最低有效浓度设定
不同温度下不同虫种不同密闭时间的磷化氢熏蒸最低有效浓度设定见表E.1。
表E.1 不同温度下不同虫种不同密闭时间的磷化氢熏蒸最低有效浓度设定
附录F 低剂量熏蒸和环流熏蒸推荐的磷化铝片剂(或丸剂)单位用药量
低剂量熏蒸和环流熏蒸推荐的磷化铝片剂(或丸剂)单位用药量见表F.1。
表F.1 低剂量熏蒸和环流熏蒸推荐的磷化铝片剂(或丸剂)单位用药量
标签:
本文链接:/guifan/4483.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