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依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COC一二O〇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标准《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进行修订。
本规范共分为5章,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测量系统,测量方法,结果的表达。
1.0.1 本规范旨在提供测量厅堂及各类房间室内混响时间的方法。 1.0.2 本规范适用于语言、演出或音乐用房间,需要吸声降噪的房间,以及有特殊音质要求的居住类建筑房间的混响时间测量。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声学实验室等特殊房间的混响时间测量,也不适用于特定室内空间的混响时间测量。
2.1 术语 - 衰变曲线: 声源发声待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声源中断发声,室内某点声压级随时间衰变的曲线。 - 混响时间: 室内声音已达到稳态后停止声源,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到其百万分之一(60DB)所需的时间。 - 中断声源法: 记录声压级的衰变来获取衰变曲线的方法。 - 脉冲响应积分法: 通过把脉冲响应的平方对时间反向积分来获取衰变曲线的方法。 - 空场状态: 演讲者、演员和观众均不在场的房间情况。 - 排演状态: 语言或音乐用房内无观众,只有演员、演讲者和少量观摩人员在场的情况。 - 满场状态: 房间内所有座位都坐满的状态。
3.1 室内环境 3.2 中断声源法的声源 3.3 脉冲响应积分法的声源 3.4 传声器和滤波器 3.5 声记录设备 3.6 声级计和声压级记录设备
4.1 测量频率 4.2 声源位置 4.3 传声器位置 4.4 脉冲响应积分法获得衰变曲线 4.5 中断声源法获得衰变曲线 4.6 使用衰变曲线计算混响时间 4.7 空间平均化
5.1 表格及曲线 5.2 检测报告
售价:0.00 积分
本文链接:/guifan/6792.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