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74-1999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74-1999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74-1999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74-1999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该标准于1999年1月25日发布,并于1999年7月1日起实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标准编号为CJJ74-9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由河北省石家庄市市政建设总公司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1999年在北京出版。书籍详细介绍了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内容涵盖施工方法、顶进工艺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本书还包含了详细的附录,如工作坑渗水量计算、滑板抗滑移稳定性验算等。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的通知

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的通知,编号为建标[1999]119号。该标准由石家庄市市政建设总公司主编,经审查后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为CJJ74-99。标准自199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总则

1.0.1 为了统一全国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的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铁路运营条件下,道路穿越铁路修建的地道桥工程。 1.0.3 地道桥顶进施工,必须进行工艺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 1.0.4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需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定义

2.0.1 地道桥:道路从铁路下穿过的立体交叉。 2.0.2 顶进法:利用顶进设备将预制的箱形构筑物逐渐顶入路基,以构成立体交叉通道的施工方法。 2.0.3 箱形桥:采用顶进施工的地道桥,其桥体结构采用框架形式而成为箱形桥。 2.0.4 工作坑:预制和顶进桥体的工作场地。 2.0.5 滑板:工作坑底板,又是顶进中的滑道。 2.0.6 后背:承受桥体结构顶进反力的临时构筑物。 2.0.7 吊轨:在铁路线路加固范围内,行车钢轨的两侧,用3根或5根钢轨组合后,通过U型卡子和扣板与枕木紧固联成一体,组成悬吊式轨束梁,使加固线路具有一定的整体刚度。 2.0.8 顶铁(顶柱):用型钢制成的传力设备。 2.0.9 顶力:桥体顶进时,为克服桥体与土之间的土抗力、摩阻力和铁路线路及加固材料的摩阻力所施加的力。 2.0.10 顶力系数:桥体顶力与桥体自重之比。 2.0.11 中继间:多节桥体在节间设置的用于布置顶进设备的工作间。 2.0.12 顶拉法:三节或三节以上桥体顶进,将后节与前节以钢拉杆相连,使前后节桥体互为后背,交替顶进的施工方法。 2.0.13 半顶拉法:顶拉法施工,由于前后节静摩阻力不足,顶进仍需设置后背时,称为半顶拉法。 2.0.14 扎头:当桥体顶进时的重心移向滑板前方边缘附近时,桥体前部进入未经压实的土基,并在铁路活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下沉。

一般规定

3.0.1 城镇地道桥的孔数和跨径、净高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国家现行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等有关规范的规定。 3.0.2 应根据土质情况组织施工组织设计或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当有地下水时,地下水位应降至基底以下0.5~1.0米后,方可施工。雨季不得顶进地道桥。 3.0.3 应与铁路有关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在顶进作业前,应依据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由铁路部门对施工范围内的铁路线路进行加固。 3.0.4 地道桥采用整体顶进时,其长度不宜大于或等于30米;当大于30米时,宜在纵向分节。第一节长度宜为桥高的1.5~2.0倍。纵向分节的接缝宜设在铁路线间。 3.0.5 多孔地道桥的宽度超过45米时,宜横向分解为多个单体桥,根据工期和顶进设备情况采用分开顶进或同步顶进。 3.0.6 桥体顶力作用面应垂直于道路中心线,并应设置钢垫板。当斜桥顶进时,在受力部位应设置桥体底板顶进三角块,并应采取纠偏的技术措施。 3.0.7 桥体尾墙长度不宜小于桥高的0.4倍。 3.0.8 在地道桥顶进过程中,应对线路加固系统、桥体各部位、顶力体系和后背进行测量监控。测量监控方案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中。 3.0.9 地道桥体结构可采用箱形框架结构,亦可采用拱形结构或分解式结构。

下载地址

售价:0.00 积分

本文链接:/guifan/7214.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