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
概述
本规范旨在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明确客流预测的基础依据、基本条件和技术要求,以及预测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客流预测。
额外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除了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定义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是指基于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等方面的现状和规划基础资料构建的,用于预测目标年出行需求和特征的分析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利用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预测各目标年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线路或车站相关客流指标的过程。
客流指标
- 进站客流量:单位时间内进入并乘坐轨道交通系统的乘客数量。
- 出站客流量:单位时间内离开轨道交通系统的乘客数量。
- 换乘客流量:单位时间内各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乘客人数之和。
- 换乘站换乘客流量:单位时间内在某一换乘车站各轨道交通线路相互之间的换乘人次。
- 线路换乘客流量:单位时间内由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换入本轨道交通线路的人次。
- 线网换乘客流量: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网内各线路之间换乘客流量之和。
- 线网客流量:单位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各线路客流量之和。
- 换乘系数: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量与进站客流量之比。
- 站点乘降量:单位时间内在某轨道交通车站上车和下车乘客数量之和。
- 线路站间OD矩阵: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中各个车站之间的起讫客流量。
- 客流敏感性分析:分析、测算某一客流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客流指标的影响趋势和程度,确定客流预测结果的波动范围。
- 负荷强度:线网或线路的日客流量与其运营长度的比值。
- 时间价值:将出行时间成本纳入综合出行成本的换算系数。
- 出行综合成本函数:综合考虑出行的各种旅行时间和交通费用的影响因素,通过参数标定建立的成本函数。
基本规定
预测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依据应包括:
-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 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 含居民出行调查的城市交通综合调查
- 国家公共交通发展政策
需求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过程中,应对以下预测所需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分析:
-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 规划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
- 道路、常规公共交通交通网络
- 小汽车发展水平
- 交通需求管理、票制票价政策
- 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参数
技术手段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应采用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为技术手段,客流预测报告中应给出客流预测技术流程。技术流程应包括:
- 收集整理客流预测依据和条件
- 客流预测模型建模及标定
- 客流预测模型验证
- 预测及其结果分析
管理和解释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主要参与单位
- 主编单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 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主要起草人员:孙壮志、刘剑锋、孙福亮、陈必壮、马小毅、何宁、吴子哨、郭继孚、王忠强、金安、凯王祥、唐小静、张子栋、刘新华、王静
- 主要审查人员:施泉、马毅林、刘迁、安栓、庄焦桐、善宗传苓、何民、陈先龙、刘爽、温慧敏、王波、全永、秽陈宽民、孙小丽、孙俊、殷小棠、邹顺华、叶霞飞、王峰、张晓斌、高德辉、郑毅、杜世敏、黄桂兴、贾洪飞
附录
基础资料与数据
本文链接:/guifan/7807.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