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Standard for basic terminology of termite control project
GB/T 50768-201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 年 1 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1390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768-2012,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5月28日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和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7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基础术语;白蚁名称;防治技术;药剂、材料与设备;工程管理;工程相关生物生态学术语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全国白蚁防治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695号,邮编:31001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全国白蚁防治中心
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马鞍山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浙江大学城市昆虫学研究中心
安徽省白蚁防治协会
长沙市白蚁防治站
广州市白蚁防治所
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南宁市房产管理局白蚁防治所
南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青岛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武汉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新余市白蚁防治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石 勇 阮冠华 程冬保 宋晓钢 莫建初 徐 鹏 陈世华(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韦 戈 刘自力 李万红 杨 帆 张忠泉 张放明 陈丹琦 林文凯 南晓清 姚力群 徐 冬 徐静芳 黄静玲 程 锐 简艳军 廖 蓉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黄复生 雷朝亮 丘启胜 陈文龙 罗庆怀 谭速进 肖维良 许家强 刘文军 李小荣
1总则
1 总 则
1.0.1 为统一和规范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实现专业术语标准化,以利于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1.0.1“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是指在白蚁防治行业中比较常见,与白蚁防治工程联系相对比较紧密的行业专用术语。
我国对白蚁防治相关名词和术语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部分名词的定义和释义欠规范,有时甚至较为混乱。对白蚁防治相关名词和术语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必将对白蚁防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标准筛选了数百个常见的白蚁防治有关名词,选择了134个与白蚁防治工程密切相关的专用术语。对于与白蚁防治工程关系不大的术语,目前暂不予选用,待以后的修编过程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本标准术语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并同时采用汉语术语和英文术语索引。
1.0.2 本标准适用于白蚁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1.0.3 采用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及其定义,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基础术语
2 基础术语
2.0.1 白蚁 termite
等翅目昆虫的统称,其有翅成虫中胸和后胸各具一对膜质翅,前后翅大小基本相等、脉序相似,触角念珠状,咀嚼式口器,不完全变态,无蛹期,营群体生活,属社会性昆虫。
▼ 展开条文说明
2.0.1白蚁民间俗称为白蚂蚁、大水蚁、飞蚂蚁、涨水蚁、棚虫,古代称为蝼蚁、蠡、螱等,是世界性的重要经济害虫,危害具有严重性、隐蔽性和传播性等特点,对我国房屋建筑、水库堤坝、山林果园、城市绿化、通信设备等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我国目前主要的白蚁危害种类有以下10种:
1铲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declivisTsaietChen
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Cryptotermes。
兵蚁头部的前半部和上颚均为黑色,后部为暗赤色。背面观头短而厚,近似方形。头前端额部呈斜坡面,坡面与上颚所形成交角大于90°,坡面凹凸不平;坡面的两侧及上方的边缘额高隆起,中央凹下,形似铲形,故有铲头白蚁之称。前胸背板与头部等宽或略宽于头,前缘有宽阔凹口,后缘中央弧形,中央稍凹入。兵蚁头长至颚端1.81mm~2.00mm,头宽1.22mm~1.40mm,前胸背板长0.70mm~0.80mm,前胸背板宽1.20mm~1.38mm。
有翅成虫头赤褐色,翅黄褐色,无囟,前翅鳞大,覆于后翅鳞之上。
木栖白蚁,完全生活在木材中,与土壤完全没有联系。群体中没有工蚁,其职能全由若蚁代替。这种白蚁不在外表筑蚁路,只在木材中蛀成不规则的隧道。它没有结构复杂的蚁巢,蛀蚀通道即为巢。其排出的粪便干燥且呈颗粒状,并不断地从被蛀物的表面小孔推出,落在下方物体表面上,集成砂堆状,故称堆砂白蚁。这种白蚁性喜干燥,蛀食硬木,主要危害坚硬家具、门窗、踢脚板及坚硬树木如荔枝、龙眼等。
主要分布于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澳门等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2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domesticus(Haviland)
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Cryptotermes。
兵蚁全长为5.50mm~6.50mm,头长连上颚1.83mm~2.04mm,头宽1.28mm~1.41mm,前胸背板长0.72mm~0.84mm,前胸背板宽1.22mm~1.36mm。
截头堆砂白蚁形态极似铲头堆砂白蚁,其主要区别:兵蚁头前额坡面与上颚形成交角,几呈垂直的截面,故有截头堆砂白蚁之称。
木栖白蚁,生活习性与危害与铲头堆砂白蚁类似。
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等省(自治区)。
3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
鼻白蚁科乳白蚁属Coptotermes。
兵蚁头部成卵圆形,最宽处在头的中部;头及触角浅黄色,头具明显的囟(额孔)。囟近于圆形,大而显著,位于头部的前额中央,有一个微突起的短管,朝向前方,遇敌时即由此分泌出乳状液体。上颚黑褐色,腹部乳白色。兵蚁上颚呈镰刀形,前部弯向中心,左上颚基部有一深凹刻,其前有4个小突起。兵蚁头长至上颚基1.43mm~1.68mm,头最宽1.07mm~1.25mm,前胸背板长0.38mm~0.50mm,前胸背板宽0.80mm~0.94mm。
有翅成虫长13mm~15mm,体呈黄褐色,翅呈淡黄色。
土木两栖白蚁。巢有主、副之分,多数为椭圆形。在室内或野外筑巢,巢居在地上或地下。成熟巢较大,常筑于食料丰富、水源充足的地方,如地下、受害物内部、树干、树根下。蚁路黄褐色扁圆形,路身宽为5mm~16mm。木材被蛀食后,外表似完好,内部多呈沟状。它危害建筑物、树木、农林植物、塑料、储藏物资、埋地电缆等。
分布北界大致在淮河以南,在安徽(合肥、巢湖、芜湖)、江苏(建湖)一线。
4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ceps(Oshima)
鼻白蚁科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
兵蚁头壳黄褐色,被毛较稀;头壳呈长方形,两侧近平行,向后稍扩,侧面观额部隆起;上颚紫褐色。兵蚁头长至上颚基1.71mm~2.02mm,头最宽1.10mm~1.16mm,前胸背板长0.43mm~0.50mm,前胸背板宽0.82mm~0.89mm。
有翅成虫的头壳为栗褐色,前胸背板为灰黄色,足腿节深黄褐色,胫节黄褐色。
土木两栖白蚁,不筑大型蚁巢,群体较小,比较分散。蚁巢结构简单,无主、副巢之分,无定型王室,蚁后数量多。适应性强,易于产生补充型生殖蚁。危害房屋、桥梁、树木、电缆、图书档案等含纤维的制品,它的危害性与台湾乳白蚁相等。在房屋建筑内主要危害木门、木窗、地板、墙裙、木踢脚板。
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和四川等省。
5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Snyder
鼻白蚁科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
兵蚁头壳黄褐色,被毛较稀;头壳呈长方形,两侧平行,后侧角略圆,后缘近平直。前胸背板梯形,前后缘近平直,前缘中央浅凹入。兵蚁头长至上颚基1.83mm~1.90mm,头最宽1.08mm~1.22mm,前胸背板长0.50mm~0.55mm,前胸背板宽0.82mm~0.95mm。兵蚁外形与黄胸散白蚁相似,其主要区别:兵蚁额平,不隆起。
有翅成虫体长8mm~10mm,头壳、前胸背板为黑色,腹部黑色较淡,触角和翅呈黑褐色。
土木两栖白蚁,生物习性及危害状况与黄胸散白蚁类似。蚁后数量多,适应性强,易于产生补充型生殖蚁。主要危害建筑物低层尤其是底层木地板、木门框、枕木、楼梯脚等,也可危害树木,但很少危害高层木结构。蚁路短而细,直径4mm~8mm,呈暗褐色,路身弯曲,断面呈圆形,多见于被害物表面及墙上。被蛀食木材内有不规则的坑道。巢群小而分散,无明显蚁巢,蚁巢无一定形状。可筑地下巢,也可在地上木构件内筑小而分散的巢。
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浙江、云南、江西、福建、广西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6栖北散白蚁Reticulitermessperatus(Kolbe)
鼻白蚁科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
兵蚁头黄褐色,上颚紫褐色。头壳长方形,被毛甚稀。有翅成虫头壳深栗褐色,前胸背板灰黄色,后颏、上唇、后唇基和足腿节栗褐色,胫节灰黄色,翅为淡褐色半透明。兵蚁头长至上颚基1.65mm~1.90mm,头最宽1.10mm~1.26mm,前胸背板长0.49mm~0.58mm,前胸背板宽0.80mm~0.93mm。
土木两栖白蚁。群体小而分散,蚁巢结构简单,无主、副巢之分,无定型王室,蚁后数量多。适应性强,易于产生补充型生殖蚁。主要危害建筑物木构件,其危害高度可达楼房的5、6层;此外还危害家具、衣物、地下电缆和园林树木。它是辽东半岛至河北一带的主要危害蚁种之一。
主要分布于辽宁(丹东、大连)、山东、河北、北京和天津等省(市)。
7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
白蚁科土白蚁属Odontotermes。
兵蚁头部为卵圆形,长大于宽,最宽处在头的中后段。头部深黄褐色,上唇舌状,上颚呈镰刀状,左上颚端较弯,内缘中段前具一明显小齿。兵蚁全长为5.44mm~6.03mm,头长至颚端2.41mm~2.66mm,头宽1.27mm~1.44mm,前胸背板长0.48mm~0.59mm,前胸背板宽0.90mm~1.00mm。
有翅成虫体长27mm~29mm,体呈褐色,翅也为褐色。
蚁路可分为蚁线、蚁被、支蚁道、主蚁道。支蚁道呈扁圆形,宽为1.5cm~2cm,地下较大主蚁道有时宽达6cm~7cm,呈拱形。筑在树表面或地面的蚁路有时宽达10cm以上,此时常称为蚁被。
土栖白蚁,筑巢于地下1m~2m,甚至更深。主巢腔直径可达1m以上。成熟的主巢附近有许多副巢。菌圃上也可长出鸡枞菌。主要危害堤坝,严重时可引起管涌,甚至引起决堤垮坝。它还危害农林植物,也可危害林地附近建筑物的接地部位的木构件。
约在北纬35°以南均有其分布足迹,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陕西、山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海南、香港、澳门等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8海南土白蚁Odontotermeshainanensis(Light)
白蚁科土白蚁属Odontotermes。
兵蚁头深黄色,腹部淡黄或灰白色而微具红色。头毛被稀疏,腹部毛被较密。兵蚁头长至颚端1.80mm~2.07mm,头宽0.95mm~1.17mm,前胸背板长0.43mm~0.51mm,前胸背板宽0.68mm~0.91mm。
有翅成虫的头、胸、腹背板为黑褐色,头和腹部腹面为棕黄色,上唇后半部淡橙色,前半部橙红色;单眼远离复眼,单复眼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单眼自身的长度;翅较短。
工蚁有大、小两型。大工蚁头深黄色,近方形,触角17节;小工蚁头色淡黄,头部不成方形,触角15节~16节。
土栖白蚁,地下蚁巢由许多菌圃和菌圃腔组成。生活习性与黑翅土白蚁相似。危害橡胶树、荔枝、油桐、桉树、台湾相思树等。它常在堤坝内筑巢,危害堤坝。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澳门等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9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Light
白蚁科大白蚁属Macrotermes。
兵蚁分大、小两型。大兵蚁头部为长方形,大兵蚁全长为10.50mm~11.00mm,头长连上颚5.00mm~5.44mm,头宽2.61mm~3.11mm,前胸背板长1.00mm~1.05mm,前胸背板宽2.44mm~2.61mm;小兵蚁头部为卵形,小兵蚁全长为6.80mm~7.00mm,头长连上颚3.11mm~3.22mm,头宽1.50mm~1.55mm,前胸背板长0.66mm~0.70mm,前胸背板宽1.09mm~1.11mm。
工蚁也分大小二型。有翅成虫体长28mm~30mm,体为黄棕色,翅呈浅黄色。
土栖白蚁,常在地下1m深左右处筑巢,巢体较大,且具副巢,但副巢数量往往不如黑翅土白蚁。菌圃上也可长出鸡枞菌。黄翅大白蚁所筑的蚁路与黑翅土白蚁类似,但蚁道表面泥土显得粗糙些,常可见到小土粒结构。其危害范围与黑翅土白蚁类似,但危害程度不及黑翅土白蚁,它很少入室破坏木结构。
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0土垅大白蚁Macrotermesannandalei(Silvestri)
白蚁科大白蚁属Macrotermes。
兵蚁分为大、小两型。大兵蚁头背及腹面皆暗红棕色,胸及腹棕褐色,上唇基部与头同色,其余部分黑色。头部毛极稀少,腹部毛较多。大兵蚁全长为13.00mm~14.00mm,头长连上颚6.50mm~7.00mm,头宽3.72mm~4.27mm,前胸背板长1.28mm~1.33mm,前胸背板宽1.88mm~2.05mm。小兵蚁体形显著小于大兵蚁,体色相似。小兵蚁全长为8.00mm~9.00mm,头长连上颚4.22mm~4.44mm,头宽2.11mm~2.33mm,前胸背板长为0.91mm左右,前胸背板宽1.57mm~1.63mm。大、小兵蚁的触角均为17节,足均很长。
有翅成虫头及胸暗红棕色,足棕黄色,翅黄色,后唇基暗赤黄色;头宽卵形,复眼长圆形,单眼椭圆形;头顶平,囟呈极小的颗粒状突起,位于头顶中点;触角19节;前胸背板前缘略凹向后方,后缘狭窄,中央向前方凹入,前中部位具淡色“十”字形。
土栖白蚁,生活于土中,蚁巢一部分在地面以下,一部分隆起于地面以上,如坟墓状,高度可达1m以上,底部直径可达2m以上。危害树木及经济作物的根和芽,也曾发现在堤坝上营巢,造成堤坝渗漏。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和云南等省(自治区)。
2.0.2 白蚁区系 termite fauna
某一地区白蚁种类的组成、历史渊源和分布规律的情况。
▼ 展开条文说明
2.0.2据黄复生等在《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七卷等翅目》(2000年)一书中记载我国的白蚁种类有476种,分属于4科44属,其中乳白蚁、散白蚁、土白蚁是我国有代表性的危害优势类群。
我国除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吉林和黑龙江等省(自治区)至今未发现白蚁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白蚁分布,其种类和密度都有一个从南到北递减的趋势。分布的最北点为辽宁省丹东市、大连市,最南端为海南省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岛;东自台湾、西达西藏。
2.0.3 白蚁危害地区 termite damaging district
白蚁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并通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论证的相关行政区域。
▼ 展开条文说明
2.0.3根据我国《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0号令)明确规定,白蚁危害地区的认定工作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2.0.4 白蚁危害区 termite damaging area
白蚁分布区内已对人类活动或资源构成危害的区域。
2.0.5 蚁情调查 investigation on termite damage
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白蚁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
▼ 展开条文说明
2.0.5蚁情调查的范围可以是较大的行政区域,比如一个省或一个市,也可以是一个特殊的生境,比如公园、文物古建筑、水库堤坝等。调查的内容主要为特定区域范围内白蚁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蚁情调查时,应注重调查范围选择的科学性、数据统计记录的准确性和详尽性,同时还要注重白蚁标本、影像及实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0.6 蚁情监测 monitoring on termite damage
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白蚁种类,尤其是对白蚁危害种类的分布、发生及危害动态进行监测的活动。
▼ 展开条文说明
2.0.6蚁情监测强调对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起危害作用的白蚁种类的虫情进行连续长期的动态监测,其目的主要在于掌握白蚁危害的历史、现状及预测未来,为进一步采取白蚁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0.7 白蚁防治 termite control
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白蚁进入活动、取食木材及其他纤维材料,减少白蚁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活动。
▼ 展开条文说明
2.0.7白蚁预防和白蚁灭治是白蚁防治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有效地控制白蚁危害。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白蚁防治常可分为房屋白蚁防治、房屋装饰装修白蚁防治、堤坝白蚁防治、林木白蚁防治、农作物白蚁防治、苗圃白蚁防治、绿地白蚁防治、古建筑白蚁防治和电缆白蚁防治等。根据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的不同,白蚁防治又可分为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
2.0.8 白蚁综合治理 integrated termite management
在白蚁防治工作中,根据白蚁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多种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白蚁危害,以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展开条文说明
2.0.8白蚁综合治理的概念来源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随着全国白蚁防治工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理解的不断深入、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全面指导我国白蚁防治工作发展的理念。在我国开展白蚁防治示范项目以来,白蚁综合治理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影响着社会各界。
目前白蚁综合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防蚁设计、施工场地的清理、周边环境防蚁规划、白蚁危害调查与预测、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监测控制等。白蚁综合治理不是所有防治技术的综合,而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后,因地制宜地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防治技术来控制白蚁危害。
2.0.9 区域白蚁治理 area-wide termite management
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有效控制某一特定区域内白蚁危害。
▼ 展开条文说明
2.0.9区域白蚁治理针对的是某个特定区域内的白蚁危害,如一个较大面积的绿地、公园或者是古建筑群等。实施区域白蚁治理前,应首先对整个区域进行蚁情调查,选择有针对性的白蚁防治技术并综合应用,以达到控制整个区域内白蚁危害的目的。
2.0.10 白蚁预防 termite prevention
在保护对象发生白蚁危害前预先采取措施的活动。
▼ 展开条文说明
2.0.10指导我国白蚁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而控制白蚁危害的关键在于白蚁预防。
2.0.11 白蚁灭治 termite elimination
在发生白蚁危害后采取杀灭白蚁的活动。
▼ 展开条文说明
2.0.11被保护对象发生白蚁危害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实施白蚁灭治处理,才能有效控制白蚁危害,防止产生更大程度的损失。
3白蚁名称
3 白蚁名称
3.0.1 低等白蚁 lower termite
澳白蚁科、草白蚁科、原白蚁科、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和齿白蚁科白蚁。
3.0.2 高等白蚁 higher termite
白蚁科白蚁。
3.0.3 干木白蚁 drywood termite
只栖居于干燥木材中的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3主要是指木白蚁科中的堆砂白蚁属、木白蚁属、楹白蚁属等属的白蚁,一般筑巢于干燥木材之中。
3.0.4 土栖白蚁 soil-nesting termite
只在土壤中营巢的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4土白蚁属、大白蚁属等类群属于土栖白蚁,它们只能在土中营巢,不能脱离土壤而生存。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土垅大白蚁等重要危害种类都是土栖白蚁。
3.0.5 木栖白蚁 wood-nesting termite
只在木材中营巢的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5与土壤毫无联系,可以完全脱离土壤而生存的白蚁。主要是木白蚁科和原白蚁科的白蚁。
3.0.6 土木两栖白蚁 soil/wood-nesting termite
既能在木材中营巢,又能在土壤中营巢的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6可以在干木、活的树木或埋在土中的木材内筑巢,也可以在土中筑巢的白蚁。与土壤有联系,蚁路、吸水线、蚁巢内的防水层等大多用泥土建造成。
3.0.7 培菌白蚁 fungus-growing termite
在白蚁巢内营造菌圃、培养真菌供巢内白蚁群体食用的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7培菌白蚁都属于大白蚁亚科Macrotermitinae,大白蚁亚科也称为菌圃白蚁亚科,都是能营造菌圃的白蚁。大白蚁亚科一类的蚁巢具有菌圃,能培育真菌,可为白蚁提供氮源、消化酶、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
3.0.8 堆砂白蚁 Cryptotermes spp.
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8木白蚁科一些白蚁只在木材中蛀不规则的隧道,蛀食之处就是巢居所在,其排除的粪便为干燥的颗粒,并不断地从被蛀物的表面小孔处推出,落下集成砂堆状,故此得名。它们蛀食硬木,性喜干燥,我国南方群众又称之为干木白蚁或干虫。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自治区)。
3.0.9 乳白蚁 Coptotermes spp.
鼻白蚁科乳白蚁属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9这类白蚁的兵蚁头部前额中央具有大而显著的囟(额孔),有一个微突起的短管,朝向前方,遇敌时即由此分泌出乳状颚腺液体,故称乳白蚁。乳白蚁曾称为“家白蚁”,中国动物志等翅目编写小组1995年在宁波讨论会上,决定Coptotermes学名的中文名统一称为“乳白蚁属”,不再使用“家白蚁属”。
3.0.10 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spp.
鼻白蚁科散白蚁属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10这类白蚁不筑大型蚁巢,蚁巢结构简单,无主、副巢之分,无定型王室,群体较小,比较分散,故称为散白蚁。散白蚁适应性强,易于产生补充型生殖蚁。
3.0.11 土白蚁 Odontotermes spp.
白蚁科土白蚁属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11白蚁科大白蚁亚科土白蚁属白蚁,其兵蚁左上颚具有1枚大的尖齿,其属名拉丁语意为“齿白蚁属”。我国白蚁学者观察到此属白蚁在土中筑巢,巢内有菌圃,故称此属白蚁为土白蚁。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云南土白蚁都是此属代表性种类,对堤坝、农林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3.0.12 大白蚁 Macrotermes spp.
白蚁科大白蚁属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12大白蚁兵蚁有大、小两个体型,或大、中、小三型,上颚弯曲如镰刀状,无大的尖齿。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的黄翅大白蚁是此属代表种类,其危害性与黑翅土白蚁类似。
3.0.13 房屋白蚁 termite as pest of building
危害房屋的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13对房屋造成较严重危害的白蚁有乳白蚁属、散白蚁属和堆砂白蚁属等类群。主要代表种类有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栖北散白蚁、铲头堆砂白蚁、截头堆砂白蚁。
3.0.14 堤坝白蚁 termite as pest of dam
危害堤坝的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14对堤坝造成严重危害的白蚁有土白蚁属、大白蚁属等群,主要代表种类有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黄翅大白蚁。
3.0.15 林木白蚁 termite as pest of tree
危害森林和树木的白蚁。
▼ 展开条文说明
3.0.15对林木造成危害的白蚁有土白蚁属、大白蚁属、乳白蚁属、散白蚁属、扭白蚁属Capritermes、象白蚁属Nasutitermes、锯白蚁属Microcerotermes、堆砂白蚁属、新白蚁属Neotermes、树白蚁属Glyptotermes等,但以前三属的类群所造成的破坏最严重,代表种类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台湾乳白蚁、土垅大白蚁。
4防治技术
4.1 物理防治
4 防治技术
4.1 物理防治
4.1.1 物理防治 physical control
利用光、高温、冷冻、高压、物理材料、人工手段等物理方法来防治白蚁的技术。
▼ 展开条文说明
4.1.1物理防治包括物理预防和物理灭治两个方面。物理预防是指利用砂粒、金属和塑料材料等构筑物理屏障来阻止白蚁侵入的方法。物理灭治是指利用光、高温、低温、电流、人工挖巢等手段来灭杀白蚁的方法。
4.1.2 物理屏障 physical barrier
利用砂粒、金属网(套)、PVC护板等材料作为阻止白蚁进入保护对象危害的屏障。
▼ 展开条文说明
4.1.2物理屏障防治白蚁的宗旨是利用物理材料将白蚁与食物隔开,使建筑物免遭白蚁危害,而不是将接近建筑物的白蚁驱赶或杀死。物理屏障防治白蚁有效期长,对环境无污染,是最为环保的白蚁防治方法。目前,应用较为成功的有砂粒屏障法、不锈钢网法、金屑和塑料挡板、防水薄膜等。
砂粒屏障法是用砂粒阻止白蚁的侵入,从而起到防治白蚁的作用。砂粒大小是该法成功的关键。砂粒太大时,砂粒之间的空隙会成为白蚁爬行的通道;砂粒太小时,白蚁会将砂粒搬走。大量研究表明,大多白蚁种类的白蚁搬不动直径大于1mm的砂粒,直径为3mm的砂粒间的空隙则足以让白蚁爬行通过。所以,构筑砂粒屏障的砂粒,其直径应在1mm~3mm之间。
不锈钢网法是利用不锈钢网来预防白蚁对建筑物的危害。由于白蚁只能从直径为1mm以上的孔隙中穿过,因此用于白蚁预防的不锈钢网的网孔直径应小于1mm,通常为0.5mm。
金属和塑料挡板也是物理屏障法的主要材料。将金属和塑料挡板铺在墙基、柱墩、树桩等部位,将建筑物上部与地基隔开,也可起到预防白蚁侵入的作用。有时挡板还具有白蚁探测装置的功能,当白蚁到达挡板处时,不得不改变入侵路线,从隐蔽处通向明处,便于人们及时发现。金属和塑料挡板还可隔离土壤中的湿气,相应地减少木结构吸引白蚁的机会。
防水薄膜,如用于外墙基防水的橡胶沥青薄膜和其他含沥青的薄膜,都具有一定的抗白蚁穿透的能力,应用合理时,可起到阻止白蚁侵入的屏障作用。
4.1.3 高温灭蚁法 heat treatment
利用45℃及以上高温杀死白蚁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1.3一种根据昆虫在45℃及以上高温环境中易失水死亡的原理来防治白蚁的方法。具体操作时,先用尼龙布罩住整座建筑物,移开建筑物内不耐热的物品,用水流对塑料自来水管进行保护;然后用鼓风机将45℃~50℃的热空气吹入建筑物内,持续处理35min~60min,即可100%杀死建筑物内的白蚁。
4.1.4 冷冻处理 freezing treatment
利用液态氮迅速降低温度杀死白蚁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1.4一种根据昆虫在超低温环境中细胞易冰冻失活而死亡的原理来防治白蚁的方法。具体操作时,利用液态氮迅速将白蚁危害区域的温度降到-29℃,持续作用30min,即可冻死处理区域的所有白蚁。
4.1.5 微波处理 microwave treatment
利用微波产生的热量杀死白蚁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1.5将多个微波发生器对着有白蚁的墙面,利用遥控开关控制微波发生器,由微波产生的热量来杀死白蚁。微波处理法一次可以处理0.3m~1.2m长的范围,处理时间一般为10min~30min。
4.1.6 电击处理 electrocution
利用高电压杀死白蚁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1.6利用电枪处理有白蚁的木材,电枪释放低电流、高电压、高频率电流,将木材内的白蚁杀死,一次可处理1.0m~1.3m长的木材,处理时间一般为2min~30min。
4.1.7 诱捕 trapping
利用光、食物、信息素等引诱或捕杀白蚁的方法。
4.1.8 挖巢 nest-digging
采用人工方式挖除或摘取白蚁巢。
▼ 展开条文说明
4.1.8一些白蚁如乳白蚁、土白蚁、大白蚁等会建造大型的巢穴供自己居住。采用人工方法,挖除白蚁的巢穴就可达到消灭整巢白蚁的目的。这一方法对土白蚁和大白蚁特别有效。
4.2 化学防治
4.2 化学防治
4.2.1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利用化学药剂控制白蚁危害的方法。
4.2.2 药物屏障 chemical barrier
通过对保护对象进行白蚁防治药剂处理后所形成的防止白蚁侵入的屏障。
▼ 展开条文说明
4.2.2分水平屏障和垂直屏障两种。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药物屏障的建立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对房屋建筑,主要是针对房屋建筑基础周围土壤、室外散水、室内地坪、墙体、门窗洞、管线孔口等部位进行药物处理以形成屏障。对木质材料,主要是对其表面进行药物处理,以形成具一定厚度的药物屏障。对园林绿化树木,主要是对根部周围土壤进行化学药物处理以形成药物屏障。
4.2.3 水平屏障 horizontal barrier
为防止白蚁从垂直方向侵入建筑物,通过使用白蚁防治药剂处理建筑物地面和周边水平方向的土壤而形成的药物土壤屏障。
4.2.4 垂直屏障 vertical barrier
为防止白蚁从水平方向侵入建筑物,通过使用白蚁防治药剂处理建筑物基础两侧和建筑物周边垂直方向的土壤而形成的药物土壤屏障。
4.2.5 喷洒法 sprinkling method
利用器械产生的压力使白蚁防治药液以水流状的形式喷射或洒落到处理部位的方法。
4.2.6 喷雾法 spraying method
利用器械产生的压力使白蚁防治药液以雾滴状的形式降落或飘散到处理部位的方法。
4.2.7 涂刷法 brushing method
将白蚁防治药液直接涂刷于木构件或其他需处理物件表面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7涂刷时为保证药物均匀分布,对同一部位应重复涂刷2次~3次。
4.2.8 喷涂法 spraying and painting method
利用喷枪等喷射工具将白蚁防治药液喷或涂于处理对象表面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8喷涂多用于木构件及木材表面处理,喷涂时,用喷枪或喷雾器等器械将药液喷涂于需处理对象的表面。
4.2.9 浸渍法 immersion method
将木构件或其他需处理物件放入白蚁防治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附药物达到防治白蚁效果的一种药物处理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9根据浸渍压力的不同,浸渍法常可分为常压浸渍法和加压浸渍法。根据浸渍时温度的不同,浸渍法可分为常温浸渍法和热冷槽浸渍法。
4.2.10 注射法 injection method
利用器械产生压力将白蚁防治药液注入被处理对象内部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10根据器械产生的压力的不同,可分为高压注射法和低压注射法。
4.2.11 倒喷法 reverse spraying method
利用器械产生较强的压力,通过专用的反喷头将白蚁防治药液喷涂于被处理对象内部表面的方法。
4.2.12 杆状注射法 injection with hollow pole
使用前端及周边有开孔的杆状注射器,通过加压方法将白蚁防治药液注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设置药物土壤屏障的处理方法。
4.2.13 熏蒸法 fumigation
在封闭的空间内,利用气化的白蚁防治药剂对木构件或其他物件进行熏蒸处理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13熏蒸法主要用于堆砂白蚁的灭治,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磷化铝、硫酰氟、溴甲烷等。熏蒸剂应在密闭、无人的条件下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获得相关的资质证书后才能上岗。具体操作时,工作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施工场所及附近应有专人管理。
4.2.14 药物灌浆法 grouting with termiticide
将混有白蚁防治药剂的泥浆灌注入蚁巢、空腔及蚁道等内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14在利用药物灌浆法进行堤坝白蚁防治时,灌浆材料应采用土粒微细,流动性、稳定性好的黄泥和高效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物。通过连续、均匀的药物灌浆可在堤坝内部建立有效的药土屏障,一方面可封堵、充填堤坝内的蚁巢、蚁路及其他洞穴,提高堤坝的抗渗透能力;另一方面,可杀灭堤坝内原有的白蚁,并能有效地防止从周边环境侵入的白蚁贯穿堤身,保证堤坝安全。
4.2.15 诱杀法 trapping and killing method
以白蚁喜食、不含白蚁防治药剂的食物作为饵料将白蚁诱集后进行药物处理,或利用饵剂直接杀灭白蚁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15诱杀法常可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以白蚁喜食的不含杀灭白蚁有效成分的食物作为饵料将白蚁诱集后再进行药物处理,后期的药物处理包括喷粉、喷洒液体药剂、投放饵剂、物理灭杀等;第二种是直接将饵剂投放在白蚁活动处,让白蚁自由取食后杀灭或控制白蚁种群。根据饵剂投放方式的不同,常可分为挤入法、塞饵法、挂饵法和埋饵法。
挤入法指先轻挑开蚁道、分飞孔或危害物表层,再将膏状饵剂挤入的方法。挑开的面不宜过大,挤入的饵剂不能把蚁路堵满,挤入饵剂后,应尽量恢复原状。
塞饵法指先轻挑开蚁道、分飞孔或危害物表层,将块状、条状饵剂塞入然后封闭的方法。塞入的饵剂体积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白蚁拒食。
挂饵法指将包状饵剂固定挂贴在白蚁危害物的外层。挂贴好的诱杀包要添加覆盖物,确保不露风、不露光。覆盖物最好是湿的,以易于白蚁取食。
埋饵法指将饵剂埋入白蚁地下蚁道处的方法,埋放不宜过深,以不超过20cm为宜。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投饵方法,都要尽量保持白蚁原来的生态环境,尽量不影响白蚁的正常活动,以便于白蚁取食。
4.2.16 喷粉法 dusting method
将白蚁灭治粉剂,采用直接喷施的方式,让部分白蚁个体沾染上药粉,达到杀灭或控制白蚁群体目的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16将白蚁灭治粉剂喷到白蚁体表或白蚁经常活动的地方,当部分白蚁个体沾染粉剂后,利用白蚁交哺、舔吮等行为和粉剂的缓慢作用机理,最终使整个白蚁巢群中毒死亡。根据喷粉点的不同,常可分为泥被泥线内施药、分飞孔内施药、蚁道内施药、蚁巢内施药和活动危害点施药等方法。喷粉时应遵循“见蚁施药,多点少施”的原则,即尽量将药施到活体白蚁身上,且不影响白蚁的正常活动。
4.2.17 药泥处理法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mud
用含白蚁防治药剂的泥浆处理苗木根系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17苗木根系易受到土白蚁和大白蚁的危害,为了减少白蚁对苗木的侵袭,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可采用药泥处理法对苗木根系进行预防性处理。具体操作为:将一定量的药液混入一定比例的泥土和水的混合物中,充分混匀形成药泥后,再将苗木根部浸入泥浆中,使所有根系均匀沾上药泥。
4.2.18 栽植坑施药法 planting pit treatment with termiticide
苗木栽种前用白蚁防治药剂对栽植坑进行喷洒处理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18对较大苗木常采用的白蚁预防处理方法。具体操作为:将配制好的药液喷洒入栽填坑中,具体用药量根据移栽苗木的大小而定。
4.2.19 营养袋(钵)施药法 nutritional bag treatment with termiticide
用白蚁防治药剂对营养袋(钵)苗木根部周围土壤进行处理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19采用这种方法防治白蚁时,应考虑药物对苗木的药害问题。建议在大规模药物处理前,先对少量苗木进行处理试验,测定对苗木的药害程度。
4.2.20 管网系统技术 reticulate system technology
在房屋建筑基础底板和室外散水坡下层铺设具有进药口和出药口的网状管道系统,通过管道将白蚁防治药液喷洒或渗透到土壤中形成药物屏障的技术。
▼ 展开条文说明
4.2.20采用管网系统技术既可以在房屋建筑基础完成后通过管道灌药处理建立土壤药物屏障,也可在房屋建筑修建完成后对土壤屏障层补充施药加强防蚁效果。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多次补充给药,以保证药物屏障有效性,还可以避免药物对施工人员身体的损伤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2.21 泡沫技术 foam technology
在白蚁防治药剂中加入发泡剂等成分,利用泡沫作为携带体将白蚁防治药剂散发至处理部位的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4.2.21在药物中加入发泡成分,其优点在于利用空气创造均匀的、小直径气泡,将药物均匀地扩散到预定区域,因此利用泡沫技术更容易将药物扩散至液状药液不容易到达的部位。
4.2.22 TTR技术 trap-treat-release technology
通过在白蚁活动区域安装白蚁诱集装置诱集白蚁,再将诱集到的白蚁带回实验室进行体表药物处理,最后将经药物处理过的白蚁释放回原诱集点,达到杀灭或控制白蚁种群目的的技术。
▼ 展开条文说明
4.2.22诱捕(trap)——处理(treat)——释放(release)技术的英文简称,TTR技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yles教授发明。该技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利用卷纸板诱集大量白蚁,再将诱集到白蚁的卷纸板带回实验室,把白蚁分离出来,然后将胃毒性白蚁药剂涂抹到白蚁背部,给白蚁套上一个“可舔的外套”(groomablecoating),最后再将处理过的白蚁释放回原诱集处的方法。TTR技术同样是利用白蚁交哺和相互清洁等行为,让药物在群体内迅速传递,从而导致群体中毒死亡。
4.2.23 监测控制技术 monitor-controlling technology
在白蚁活动的区域范围内,设置监测装置对白蚁活动进行监测,在监测装置中发现一定数量的白蚁后,通过喷粉、投放饵剂等处理,有效控制白蚁种群的白蚁防治技术。
▼ 展开条文说明
4.2.23监测控制技术分为监测和控制两个部分。监测既包括前期安装诱集装置诱集白蚁,又包括后期进行药物处理后,再对白蚁进行监测,即检测白蚁是否被消灭控制。只要监测到一定数量的白蚁,就应进行喷粉或投放饵剂处理,直至监测装置内不再发现白蚁为止。由于监测控制技术在不断地对白蚁进行监测和药物处理,因此可在较长时间内控制一个区域内的白蚁危害。同时,由于只有在监测装置内发现一定数量的白蚁后,才进行药物处理,因此大量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目前在白蚁防治行业正逐步推广应用。
589'>《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附条文说明] 》GB/T 50768-2012 附录B英文术语索引
附录B 英文术语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