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规范 - 专注工程资料收集分享!

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GB/T50130-2018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crete lift-slab structures

GB/T 50130-201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8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18年第145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30-2018,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原《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 130-90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年7月10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结构计算;5.结构设计;6.构件制作与安装;7.楼盖提升与固定;8.工程验收。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修订了简化计算时的等代框架法;

   2.补充了升板结构房屋适用高度、构件抗震等级等规定;

   3.补充了升板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要求;

   4.补充完善了升板结构计算规定;

   5.增加了板柱-支撑结构的有关内容;

   6.补充了提升系统的有关要求;

   7.完善了构件制作与安装要求;

   8.完善了工程验收要求。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镇江四建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研(北京)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HALFEN(北京)建筑配件销售有限公司

                   大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一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冯大斌  代伟明  薛彦涛  聂永明 周学军  杨学林  朱莹  扶新立 杨翔虎  梁存之  解志广  孟少平 苗启松  张德锋  邓辉  董建伟 邱韶光  邹爱华  龚剑  曹现雷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娄宇  钱稼茹  郑文忠  尤天直 黄兆纬  陈先德  罗斌  施炳华 刘亚非  崔士起  李晨光

▼ 展开条文说明

1总则

1      

1.0.1  为在混凝土升板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升板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混凝土升板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 术语和符号

2.1

2.1.1 升板结构 lift-slab structure

由安装在结构柱上的提升系统将在施工现场叠层预制的楼盖结构依次提升到设计标高位置,并通过后连接节点与竖向、水平结构构件连接而形成整体的结构体系,包括板柱结构、板柱-支撑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2.1.2 板柱结构 slab-column structure

由水平构件为板和竖向构件为柱所组成的结构体系,楼板可采用平板、空心板或密肋板,板柱节点可设置柱帽。

2.1.3 板柱-支撑结构 slab-column-brace structure

由无梁楼板和柱组成的板柱框架与支撑组成的升板结构体系,支撑可采用普通钢支撑或屈曲约束支撑。

2.1.4 板柱-剪力墙结构 slab-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

由无梁楼板和柱组成的板柱框架与剪力墙共同组成的升板结构体系。

2.1.5 预制构件 precast component

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作的构件。

2.1.6 群柱稳定性 stability of grouped columns

升板结构在提升阶段,群柱在荷载作用下保持原有状态而不发生整体屈曲或失稳破坏的能力。

2.1.7 楼盖提升 floor lifting

在施工现场预制的楼盖由提升系统提升到设计标高的过程,可采用单板提升法或叠层提升法。

2.1.8 提升单元 lifting unit

楼盖在制作时事先划分的独立结构单元,应满足楼盖提升系统的提升能力及单元内群柱稳定性要求。

2.1.9 提升系统 lifting system

用于提升楼盖的设备系统,由动力系统、吊杆或吊索、支承系统等组成。

2.1.10 提升力 lift force

楼盖提升过程中吊杆或吊索所承担的最大荷载。

2.1.11 同步提升 synchronous lift

楼盖提升过程中,各提升点的提升速度一致或提升差异在控制范围以内。

2.2 符号

2.2

2.2.1 材料性能

Ec——混凝土弹性模量;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y——钢材或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M——弯矩设计值;

Mm、Ms——格梁板楼盖中主、次梁弯矩设计值;

S——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w——提升单元内全部柱所受均布风荷载设计值。

2.2.3 几何参数

Abq——屈曲约束支撑截面面积;

Abr——普通钢支撑截面面积;

bce——柱帽在弯矩方向的宽度;

Im、Is——格梁板楼盖中主、次梁的截面惯性矩:

l0——等代悬臂柱的计算长度;

lx、ly——x、y向的楼盖计算跨度;

ut——齿槽外口周边长度。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αw——基本周期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折减系数;

βi——搁置折算系数;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1——提升折算系数;

γCQ——施工活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γG——板自重作用分项系数;

γl——提升差异作用分项系数;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λ——支撑的长细比;

η——偏心距增大系数;

ηL——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3基本规定

3.1 材料

3  基本规定

3.1    

3.1.1  混凝土升板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 展开条文说明

3.1.2  混凝土升板结构中,纵向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钢筋;箍筋可采用HRB400、HRB335、HPB300钢筋;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当采用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时,钢材宜采用Q345或以上等级钢材。

▼ 展开条文说明

3.1.3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1.4  升板结构的维护墙体宜采用轻质材料。

3.2 结构布置

3.2  结构布置

3.2.1  升板结构中,柱可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钢柱,楼盖可根据柱网尺寸、荷载大小、刚度需求、楼板开洞状况及施工条件等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密肋板、空心板或格梁板。

▼ 展开条文说明

3.2.2  升板结构的整体布置应保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建筑物中的钢筋混凝土井筒等可作为抗侧力结构。

▼ 展开条文说明

3.2.3  升板结构宜采用不设防震缝的结构方案。当需要设置时,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柱结构中防震缝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相关规定;

   2  板柱-剪力墙结构和板柱-支撑结构中防震缝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相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2.4  升板结构楼盖中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75m。当采取可靠措施后,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加。

▼ 展开条文说明

3.2.5  板柱结构的平面柱网结构布置宜均匀、对称。

▼ 展开条文说明

3.2.6  板柱-支撑结构中,支撑宜沿建筑物的两个主轴方向布置;支撑间距不宜超过楼盖宽度的2倍;支撑宜上、下连续布置,当不能连续布置时,宜在邻跨布置。

▼ 展开条文说明

3.2.7  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应沿建筑物的两个主轴方向均匀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剪力墙的间距不宜超过楼盖宽度的3倍,宜沿竖向贯通布置;

   2  应避免楼板开洞对水平力传递的影响,当位于剪力墙之间的楼板有较大开洞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3  应形成双向抗侧力体系;

   4  宜避免结构刚度偏心;

   5  剪力墙的基础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

▼ 展开条文说明

713'>《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GB/T 50130-2018

本文链接:/guifan/3969.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