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anechoic and semi-anechoic rooms
GB 50800-201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3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459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消声室和半消声室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消声室和半消声室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800-2012,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8.2.8、9.3.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三日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声学设计、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与隔振设计、公用专业设计、电磁屏蔽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声学性能测定与验收。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至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科技质量部(地址:北京307信箱;邮政编码:10084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
参编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南京大学
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
上海声望声学工程有限公司
参加单位:江苏爱富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奇佳联合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广州新静界消音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东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周春海 娄宇 翁泰来 陈剑林 沈勇 谭华 罗伟 钟景华 陈 骝 俞渭雄 朱玉俊 秦学礼 李锦生 蒋慧慧
主要审查人:任文堂 王劲 钟祥璋 吴启学 赵元祥 陈建华 万宗平 徐征 吕亚东
1 总 则
1.0.1 为使消声室和半消声室工程设计、施工及安装做到技术先进、环保节能、经济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消声室和半消声室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安装。
1.0.3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安装,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自由场 free sound field
在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反射声可忽略不计的声场。
▼ 展开条文说明
2.0.2 消声室 anechoic room
边界有效吸收所有入射声,使空间的中心部位形成自由声场的房间
▼ 展开条文说明
2.0.3 半自由场 half-free sound field
刚性地面上方半空间的均匀各向同类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
▼ 展开条文说明
2.0.4 半消声室 hemi-anechoic room
在反射面上方可获得模拟自由场的房间。
▼ 展开条文说明
2.0.5 背景噪声 background noise
来自被测声源外所有其他源的噪声。
▼ 展开条文说明
2.0.6 环境噪声 environmental noise
在某一环境下由多个不同位置的声源产生的总的噪声。
2.0.7 自由场条件 free field conditions
点声源的声强随距离按平方反比定律变化,即声压随距离按平方反比衰减。
2.0.8 噪声控制 noise control
研究获得适当噪声环境的科学技术。
2.0.9 声桥 sound bridge
在双层或多层隔声结构中两相邻层间的刚性连接物的声能以振动的方式通过它在两层中传播。
2.0.10 声闸 sound lock
两个分隔室之间可使室内两端相通且声耦合很小,并能吸收大量声能的小室或走廊。
2.0.11 隔振 vibration isolation
采用弹性支承抑制外界振动影响的措施。
2.0.12 固有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由系统自身质量、刚度和边界条件所决定的频率。
2.0.13 隔振器 vibration isolator
具有衰减振动功能的支承元件。
2.0.14 偏离自由场的允差 allowable deviation from free field
在所有的测量位置上的声压级与满足平方反比定律的声压级理论值间的允许偏差值。
2.0.15 消声室下限频率 lower limit frequency of anechoic room
在消声室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能满足偏离自由场的允差要求的最低频率。
2.0.16 半消声室下限频率 lower limit frequency of hemi-anechoic room
在半消声室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能满足偏离半自由场的允差要求的最低频率。
2.0.17 吸声尖劈 wedge absorber
尖劈状或锥形吸声体。通常可分为尖部和基部。
2.0.18 吸声尖劈的下限频率 cut off frequency of wedge absorber
吸声尖劈的吸声系数达99%的最低频率。
▼ 展开条文说明
3 声学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声学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声学设计的技术指标应包括自由场和背景噪声。
3.1.2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采取的主要声学技术措施应包括吸声、隔声和隔振。
3.1.3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自由场应根据测试内容和使用要求确定。自由场技术指标应包括消声室和半消声室下限频率。
▼ 展开条文说明
3.1.4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背景噪声应根据测试内容和测试要求确定。总声级值和每个频带的允许声压级值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测出每个频带的允许声压级值。
2 在满足背景噪声要求的条件下,测量表面上的所有传声器位置背景噪声的总声级值和测量范围内的每个频带噪声值均应低于被测信号10DB。
3 背景噪声低于被测信号20DB时,可不进行背景噪声的修正。
3.1.5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内不应产生有害反射或散射。与最高测试频率对应波长可比的物件,不得直接进入声场。
3.1.6 消声室的悬置地面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钢丝绳设计成格栅式地网结构。
2 钢丝绳直径及格栅式地网间距对声场的影响,应控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范围内。
3.1.7 在自由场范围内,应设置测试所需的支架、机座、传动装置等辅助测量装置。辅助测量装置不应破坏自由场。
3.1.8 选择材料、工艺、构造时,应对每个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吸声结构样品进行测量备案。
3.1.9 建筑、结构、暖通、给水排水、消防、电气和通信等相关专业,应根据声学技术指标要求进行工程设计。
3.2 自由场设计
3.2.1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体型与尺寸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体形应主要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用于测试电声产品声学性能时,消声室宜设计为长方体;用于测量机械辐射声功率级或噪声级及其指向性时,消声室可设计为正方体。
2 用于设备声功率测量时,半消声室的净空体积与待测量声功率级的声源体积之比不应小于200。
3 用于纯音测试的消声室和半消声室,体形接近于正方体时,应按下式计算偏离自由场的允差值:
式中:L——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空间的边长(m);
lRl——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吸声结构的反射系数模量;
rA——测量要求的最大测量距离(m);
△Lp——偏离自由场的允差(DB)。
4 用于宽带噪声测试的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偏离自由场的允差值,应按下式估算:
5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空间的长度不应小于高度,且边长尺寸应满足下式要求:
L≥rA+λ/2 (3.2.1-3)
式中:λ——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下限频率所对应的波长(m)。
6 长度大于高度和宽度的消声室和半消声室,其高度或宽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h≥λ/1.2 (3.2.1-4)
式中:h——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高度或宽度(m)。
▼ 展开条文说明
3.2.2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吸声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测试的频率范围和下限频率的要求设计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吸声结构。声学性能要求高的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吸声结构,宜选用尖劈状吸声体。
2 对于纯音信号的测试,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不应小于 0.99。对于工程级宽带噪声信号的测试,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可低于 0.99,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应根据偏离自由场的允差、测量要求的最大测量距离、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空间的边长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3 吸声尖劈底部的尺寸宜为 400mm×400mm,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1+L2+D=λ/4 (3.2.2)
式中:L1——吸声尖劈的尖部长度(m);
L2——吸声尖劈的基部长度(m);
D——吸声尖劈底部与刚性壁面间的空腔深度(m);
λ——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下限频率所对应的波长(m)。
4 半消声室刚性面的法向入射吸声系数在工作频率范围内不应大于0. 06。
▼ 展开条文说明
3.3 噪声控制
3.3.1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选址时,附近应无明显的噪声和振动源,应避开地铁轨道交通、交通主干线和冲击振动源。
3.3.2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拟建场地的环境噪声进行测量时,应包括总声级值和每个频带的声压级值。
3.3.3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设计所要求的最低隔声量,应为环境噪声和测量允许的背景噪声之差。
3.3.4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围护结构应选择高隔声性能材料。
3.3.5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隔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周围有环境噪声或振动干扰时,消声室或半消声室应建成房中房结构形式,其内壳体应建于弹性隔振系统上。房中房结构应避免内壳体与围护结构的刚性连接而造成固体传声。
2 房中房结构的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工作检修夹道内侧,宜设置吸声构造。
▼ 展开条文说明
3.3.6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门应满足隔声和室内自由场要求。门作为测试扬声器单元的障板使用时,应设置使用功能转换装置。
▼ 展开条文说明
3.3.7 声闸的总隔声量应与消声室和半消声室总隔声要求相匹配,且声闸内表面宜做强吸声构造。
▼ 展开条文说明
标签:
本文链接:/guifan/2700.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