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CJJ/T8-201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测量规范

Code for urban survey

CJJ/T 8-2011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6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178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测量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8-2011,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11月22日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2006]77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和代号;3.基本规定;4.平面控制测量;5.高程控制测量;6.数字线划图测绘;7.数字高程模型建立;8.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9.工程测量;10.地籍测绘;11.房产测绘;12.地图编制。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基本规定”、“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房产测绘”四章;2.修改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部分内容,增加了RTK测量、卫星定位高程测量等技术内容;3.将原第4、5、8章内容修改调整为目前的第6章;4.将原第5章的部分内容修改调整为目前的第8章;5.将原第7章的内容综合修改,并增加了规划监督测量、日照测量、土石方测量、竣工测量、城市管理部件测量和变形测量等内容,成为目前的第9章,并将地面沉降观测内容并入变形测量中;6,将原第9和10章进行了综合修改后成为目前的第12章;7.取消了原规范15个附录中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P等11个附录。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邮政编码:100038)。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测绘院

上海市测绘院

重庆市勘测院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西安市勘察测绘院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北京勤业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陈倬 王丹 洪立波 于建成 郭容寰 谢征海 贾光军 李宗华 王双龙 李勇 孙乐兵 金善焜 肖学年 方锋 岳建利 黄勇 施宝湘 刘政 黄河 陈声勇 高磊 牛守明 侯至群 严小平 张周平 董明 蔡振来 焦永达 储征伟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宁津生 严伯铎 张远 过静珺 蒋景瞳 陈绍光 秦长利 张志华 程效军 李维功 许长胜

1总则

1      

1.0.1  为统一城市测量的技术要求,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准确的测量成果,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信息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综合应用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建没、运行和管理中的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数字线划图测绘、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图编制等城市测量工作,也适用于镇、乡、村的测量工作。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城市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验校正,并使其保持良好状态;使用的软件应通过测试。

▼ 展开条文说明

1.0.4  城市测量应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并应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1.0.5  在城市测量中,应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设备。

▼ 展开条文说明

1.0.6  城市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语、符号和代号

2.1术语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2.1

2.1.1 全数检验 total inspection

对批成果中全部单位成果逐一进行的质量检验。

2.1.2 抽样检验 sampling inspection

从批成果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的质量检验。

2.1.3 首级网 primary control network

一个城市建立的最高等级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2.1.4 加密网 densified control network

在首级网基础上布设的低等级控制网。

2.1.5 卫星定位网 satellite positioning network

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布设的平面控制网。

2.1.6 网络RTK测量 network RTK surveying

基于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利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定位测量。

2.1.7 单基站RTK测量 single basc station RTK surveying

基于单一基准站,利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定位测量。

2.1.8 高程导线测量 elevation traverse survey

利用三角高程测量按类似导线路线方式获取各点高程的测量方法。

2.1.9 真正射影像图 true digital ortho map

利用数字表面模型,采用数字微分纠正技术,改正原始影像的几何变形,经影像重采样后,使影像视角被纠正为垂直视角而形成的影像图。

2.1.10 双极坐标法 dual polar coordinate method

利用两个不同测站及不同起始方向,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同一点位坐标的方法。

2.1.11 定线测量 alignment survey

城市规划道路定线测量的简称,指确定城市规划道路的平面位置的测量工作。

2.1.12 拨地测量 allocation survey

建设用地钉桩测量的简称,指标定建设用地范围的测量工作。

2.1.13 条件点 qualification point

对实现规划条件有制约作用的点位。

2.1.14 规划监督测量 planning supervision survey

为验证建设工程平面位置、高度和建筑面积等指标是否符合规划审批要求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1.15 城市管理部件 urban management component

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2.1.16 沉降监测网 subsidence network

用于地面沉降观测的高程网。

2.2符号

2.2

α——固定误差;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αij——相对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

αv一一垂直角观测值;

αw——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

b一一比例误差系数;平均航向重叠度的像片基线长度;

bij一一相对点位误差椭圆的短半轴;

bw——点位误差椭圆的短半轴;

C——视准轴误差;

dH一一检测点检测高程与卫星定位高程的差值;

d一一基线长度;

D一一测距边长度;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房屋边长;

f一一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

fβ一一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h一一测距仪与棱镜之间的高差;高程导线边两端点的高差;

hc——观测角顶点至对边的垂线长度;

hg——测距边所在地区大地水准面对于参考椭球面的高度;

hu-一一水深;

H——基本等高距;平均相对航高;等深距;

Hm一一测距边高出大地水准面(黄海平均海水面)的平均高程;

i——仪器高;界址点序号;

k一一当地的大气折光系数;

L一一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水准环线周长;水准检测路线长度;

Ls——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

Li——检测测段长度;

mαv——垂直角测角精度;

mD一一观测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每千米测距中误差;

mDi一一测距边实际测距中误差;

mj——相应等级界址点规定的点位中误差;

mn——新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m0——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mp一一面积中误差;

ms一一边长误差;

mx、my一一点位在坐标轴方向的误差;

ma一一方向角误差;

ma1、ma2一一起始方位角中误差,以秒(")为单位;

mβ一一相应等级边角组合网规定的测角中误差,以秒(")为单位;

m△x、m△y一一坐标增量的误差;

M一一成图比例尺分母;地籍原图比例尺分母;

MH一一卫星定位高程控制测量高程中误差;

Mij一一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Mw一一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

Ms——航摄比例尺分母;

n一一测站数;宗地界址点个数;

n'一一测段数;

na一一每站全部方向测回总数;

nd一一该站方向总数;

n0一一测回数;

ns一一测距边边数;

nt一一三角形的个数;

n——△c的个数;

N一一水准环数;检测点数;

N'一一fβ的个数;

pi一一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P一一面积;

Rm一一参考椭球面在1、2两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地球平均曲率半径;参考椭球面在测距边中点的平均由率半径;

Rn一一测距边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Rp一一影像扫描分辨率;

Rz一一正射影像图分辨率;

S一一边长;房产面积;经各项改正后的斜距;

S1、S2一一经过各项改正后的高程导线边的倾斜距离;

S'0一一测距边水平距离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边长;

S0一一S'0归算到高斯平面的测距边边长;

T一一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的分母;

υ——棱镜高;

υ1、υ2一一后视和前视的棱镜离;

W一一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线闭合差;

Wt——三角形闭合差;

x1、x2、y1、y2——1、2两点的坐标值;

Xi、Yi一一宗地第i个界址点坐标;

ym一一1、2 两点的横坐标平均值;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平均值;

α一一除观测角外的另两个角度;

αa一一圆周角条件或组合角条件方程式的系数;

β一一传距角;

βl一一导线观测左角中数;

βr一一导线观测右角中数;

δ1、2一一测站点1向照准点2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δ2、1一一测站点2向照准点1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测段往返测高差的不符值;

c——测站圆周角闭合差;

d一一往、返测距离的差数;

D一一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

h——要求达到的高程精度;年均沉降量;

p一一两次量算面积较差;

y——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增量;

μ——单位权中误差;高程异常模型中误差;

ρ一一常数,为206265″;

σsi一一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计算。

2.3代号

2.3 代号

2.3.1 缩略词

CMYK一一印刷彩色模式 cyan magenta yellow black;

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DEM——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differenc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LG一一数字线划图 digital line graphic;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digital orthophoto map;

DRG一一数字栅格地图 digital raster graphic;

IMU一一惯性测量单元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POOP——位置精度因子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RTK一一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 real time kinematic;

TIFF--一一图像文件格式 tagged image file format;

TIN——不规则三角网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2.3.2 有关代号

DJ1一一室外条件下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超过1"的经纬仪或全站仪;

DJ2一一室外条件下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超过2"且大于1"的经纬仪或全站仪;

DJ6一一室外条件下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超过6"且大于2"的经纬仪或全站仪;

DS05——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0.5mm的光学水准仪;

DS1——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1mm且大于0.5mm的光学水准仪;

DS3一一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mm且大于1mm的光学水准仪;

DSZ05一一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0.5mm的数字水准仪。

DSZ1——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1mm且大于0.5mm的数字水准仪。

3基本规定

3.1空间和时间参照系

3  基本规定

3.1  空间和时间参照系

3.1.1  城市测量应采用该城市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应大于25mm/km;

   2  当采用地方平面坐标系统时,应与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建立联系。

▼ 展开条文说明

3.1.2  城市测量应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3.1.3  城市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基准。当采用地方高程基准时,应与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

3.1.4  城市测量的时间应采用公元纪年、北京时间。

▼ 展开条文说明

292'>《城市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CJJ/T 8-2011

 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而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2 《光学经纬仪》GB/T 3161

3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

4 《水准仪》GB/T 10156

5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

6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

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

8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

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

10 《光电测距仪》GB/T 14267

11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

12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

13 《房产测量规范 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 17986.1

14 《房产测量规范 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GB/T 17986.2

1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1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

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

18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

19 《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1

20 《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字典 第2部分:1:5000、1:10000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2

21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

22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

2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24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

25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

26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

27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

28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 1016

29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

30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 1005

32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07

33 《导线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T 2002

3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CH/T 2004

35 《三角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T 2005

36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T 2006

37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T 2007

38 《数字水准仪检定规程》CH/T 8019

39 《因瓦条码水准标尺检定规程》CH/T 8020

40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JJF 1118

41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检定规程》JJG 100

42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 414

43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

本文链接:/guifan/3837.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