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规范 - 专注工程资料收集分享!

宁夏回族自治区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技术规程(5)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是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因温度梯度形成温度裂缝。施工时,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台班至少检查两次,并做好记录。混凝土在运输后若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应由厂家技术负责人现场协调加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坍落度经时损失指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随拌和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的性质,其根本原因是混凝土中的拌和用水由于水泥水化而逐渐消耗,部分水分还会蒸发到空气中,时间越长,混合料的流动性越小,最终混凝土失去塑性,获得强度。防水混凝土离析后,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禁止私自加水。通过表面二次振捣,可消除表面收缩裂缝。

3 混凝土养护时间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尤为重要,早期混凝土充分水化,可减少早期强度不足时的收缩裂缝。通过养护可以解决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的问题,从而减少收缩裂缝,同时可以解决混凝土温差的问题。

5.2.2 柔性防水是指相对于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等刚性防水而言的一种防水材料形态,柔性防水通过卷材防水、涂膜防水等柔性防水材料来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建筑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渗漏的能力。柔性防水材料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质量轻、施工方便,但操作技术要求较严,耐穿刺、老化性能不如刚性材料,故在施工过程一定要注意。

5.2.3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

1 变形缝的渗漏主要是由止水带的质量不合格造成的,包括止水带损坏、位移、粘接不牢等。

2 施工缝留设时应尽可能不留或少留施工缝。若留置施工缝,留置的位置、材料、施工措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施工。

3 后浇带施工时应利用高一强度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能够有效阻隔后浇带渗水,堵塞渗水通路。同时,清除后浇带杂物能有效减少渗水通路。加强养护能减少表面干缩裂缝的产生,使混凝土内保持水分,减少早起强度不足的收缩裂缝。

5.2.4 地下室外墙防水收口位置

1 地下室外墙防水收口应牢固可靠,且收口位置基层坚实、平整。北方地区,外墙保温应伸至冰冻线以下。

2 地下室外墙套管节点处容易产生渗漏,加设带止水环的套管等均可延长渗水路径,减少渗水压力坡降。

5.2.5 地下车库顶板在设计时一般只对建设项目使用期内的载荷进行承载力验算,但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作业荷载均高于项目运营期间内的荷载,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材料堆放场地布置、工程车行走路线等进行标示标记,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的结构部位,建设单位应委托设计单位对上述部位重新验算,可增加结构局部配筋或对楼盖下方搭设临时支撑。

 

6墙体及装饰工程

6 墙 体 及 装 饰 工 程

6.1 设 计

 

6.1.1 砌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体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规范要求执行;

2 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圈梁截面:墙宽×200mm,配筋 412,φ6@200),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设置38通长水平钢筋;

2)顶层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 道焊接钢筋网片或 2 根直径 6mm 钢筋,焊接钢筋网片或钢筋应伸入洞口两端墙内不小于 600mm;墙体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Mb7.5、Ms7.5)。

6.1.2 湿陷性黄土地区砌体承重结构建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基础内和屋面檐口处,均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多层建筑,应每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2 圈梁应在同一标高处闭合,遇有洞口时应上下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竖向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

3 在纵横圈梁交界处的墙体内,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6.1.3 框架结构的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充墙宜选用轻质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Mb5、Ms5);填充墙墙体厚度不应小于90mm;用于填充墙的夹心复合砌块,其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

2 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

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m,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箍筋不宜小于φ6,竖向间距不宜大于 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 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100mm的单筋混凝土柱;

3) 填充墙两端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 500mm,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m;

4) 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缝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酯发泡材料填充,并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5) 所有连接用钢筋、金属配件、铁件、预埋件等均应作防腐防锈处理,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变形和防护要求。

3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沿柱高每隔 400mm~500mm 配置直径 6mm 的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根直径6mm的钢筋),钢筋伸入填充墙长度不宜小于1000mm,且拉结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应全长贯通。填充墙墙顶应与框架梁紧密结合。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一皮砖或配砖斜砌楔紧;

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混凝土带,钢筋混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120mm;

4) 填充墙砌体与梁、柱或混凝土墙体结合的界面处(包括内、外墙),宜在粉刷前设置钢丝网片,网格不宜大于20mm×20mm,直 径 不 宜 小 于 1mm,并 沿 界 面 缝 两 侧 各 延 伸200mm,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裂、盖缝措施;

5) 楼梯间及走廊内侧填充墙体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6) 柔性电气导管在混凝土、砌体、潮湿场所不得使用,且柔性导管在使用中不应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

6.1.4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墙体洞口补强钢筋构造做法如图6.1.4-1、图6.1.4-2、图6.1.4-3、图6.1.4-4、图6.1.4-5所示:

6.1.5 墙体装饰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文件应明确装饰层砂浆品种、强度和分层抹灰厚度;

2 抹灰层的平均厚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内墙:普通抹灰的平均厚度不宜大于20mm,高级抹灰的平均厚度不宜大于25mm;

2) 外墙:墙面抹灰的平均厚度不宜大于20mm,勒脚抹灰的平均厚度不宜大于25mm。

3 隔墙板拼装墙体的饰面层宜采用双层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两层网格布的纬向应相互垂直;

4 外墙采用岩棉板保温且饰面材料上下不同时,饰面板及与其他饰面材料交界处应采取防渗漏构造措施;

5 装饰层裂缝防控,除满足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 220及国家其他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1.6 所有住宅建筑屋顶女儿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墙厚不宜小于100mm,配筋由计算确定且必须满足构造要求。

 

6.2 施 工

 

6.2.1 砌体结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

本文链接:/guifan/5516.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