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为了适应冷弯薄壁型钢多层住宅的发展,确保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和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层数不超过6层且檐口高度不超过20米的冷弯薄壁型钢多层住宅的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 1.0.3 冷弯薄壁型钢多层住宅的建筑、结构、设备和装修应进行一体化设计,应采用轻质墙体、楼盖和屋盖系统,并宜利用低碳、再生资源。 1.0.4 在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过程中,除了遵循本标准外,还应遵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2.1.1 冷弯薄壁型钢:指在室温下将薄钢板通过辊轧或冲压弯折成的各种截面的型钢。 2.1.2 墙架柱:构成墙体单元的冷弯薄壁型钢竖向构件,承受垂直荷载并与结构面板相连以共同承担水平荷载。 2.1.3 楼盖梁:构成楼盖单元的冷弯薄壁型钢横向构件,承受垂直荷载。 2.1.4 斜梁:与楼面板相连共同根据屋面坡度倾斜布置的冷弯薄壁型钢斜向构件,与屋面板相连以共同承受屋面荷载。 2.1.5 顶梁、底梁或边梁:截面构件。 2.1.6 拼合截面:布置在墙架柱和楼盖梁两端的冷弯薄壁型钢,由U形、C形或卷边C形截面构件连接组成的工字形、箱形或其他形式的截面。 2.1.7 腹板折曲:冷弯薄壁型钢构件腹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局部破坏。 2.1.8 刚性支撑件:与结构构件相连并提供侧向支撑和传递平面外侧向力的构件。 2.1.9 钢带:由钢板切割而成的长条形板带,用于墙体中传递拉力。 2.1.10 连接角钢:钢板弯成90度的连接件,用于直角交叉的两个构件之间的连接。 2.1.11 腹板加劲件:在楼盖梁支座处或集中荷载作用处,与腹板连接防止腹板屈曲的短构件。 2.1.12 抗拔件:通过抗拉螺栓连接上、下楼层墙体或连接墙体与基础的构件,承受垂直向上拔力。 2.1.13 结构面板:与梁或柱可靠连接的面板,具有抵抗自身平面内剪切变形的能力。 2.1.14 定向刨花板:经过定向铺装后热压成型的一种多层结构板材。 2.1.15 承重墙体:通常由墙架柱、顶梁、底梁、水平支撑和墙面板组成,承受垂直荷载的墙体。 2.1.16 抗剪墙体:由承重墙体采用结构面板或抗剪交叉钢带及抗拔件组成,同时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结构面板可采用薄钢板和定向刨花板等。
2.2.1 材料及设计指标 - E: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 E:钢材的弹性模量; - f: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 f: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 S:施工阶段的荷载在楼盖梁上产生的剪力; - f: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 S:使用阶段总荷载扣除施工阶段总荷载之后在组合梁上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 G:墙面板的剪变模量。
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结构抗力 - A:多遇地震作用时结构的弹性层间侧移值; - M:弯矩设计值; - [θ]:多遇地震作用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 M:施工阶段的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 a:墙体的侧移值; - M:使用阶段总荷载扣除施工阶段总荷载之后在楼盖梁上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 y:楼盖梁的挠度; - [y]:楼盖梁的挠度容许值; - N:轴向力; - [θ]:构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 - A:端墙架柱的截面面积; - N:单个螺钉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 A:有效净截面面积; - q:施工阶段作用在楼盖梁上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 A:墙体开洞面积; - P: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 δ:容差; - S:持久、短暂设计状况时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 b:洞口宽度; - S:地震设计状况时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 b:楼盖梁外侧和内侧的翼板计算宽度; - S: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 b:楼盖梁的翼缘宽度; - S:考虑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 b: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 - μ: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与楼盖梁连接界面上的纵向剪力设计值; - b:混凝土翼板的换算宽度; - δ:未开洞墙体的宽度; - V:墙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 h:洞口高度; - V:地震作用下墙体单位计算长度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 t:混凝土翼板的厚度; - V:风荷载作用下墙体单位计算长度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 h:压型钢板的波高; - h:第j层的楼层高度; - V:作用于第j层的水平荷载; - h:楼盖梁腹板的高度; - p:作用于墙体的水平荷载; - I:楼盖梁的截面惯性矩; - I:考虑风荷载效应组合时承重墙体单位计算长度的剪力设计值; - I:组合梁的换算截面惯性矩; - l:长度; - l:承压长度; - r:板材的弯曲半径; - s:螺钉间距; - s:相邻楼盖梁翼缘净距; - s:混凝土翼板实际外伸宽度。
售价:0.00 积分
本文链接:/guifan/7037.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