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规范
本规范旨在为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提供指导,确保井下作业环境安全、舒适,并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涵盖了从设计原则到具体实施的多个方面。
1 总则
- 1.0.1 规范旨在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 1.0.2 适用于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
- 1.0.3 强调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热害防治效果。
- 1.0.4 设计需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 术语
- 2.0.1 矿井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 2.0.2 等效温度:在特定条件下,用于衡量人体热感觉的指标。
- 2.0.3 矿井热害:影响健康和生产效率的热湿环境。
- 2.0.4 热害矿井:作业地点气象指标超出标准的矿井。
- 2.0.5 地热地质参数:与地温相关的数据。
- 2.0.6 最热月平均气象参数:地面最热月的平均气象数据。
- 2.0.7 同流通风:风流方向与运输方向一致。
- 2.0.8 矿井制冷降温:采用制冷方法降低井下温度。
- 2.0.9 矿井制冷降温系统:包括制冷设备、管道及附件等组成的系统。
- 2.0.10 矿井制冷降温方式:系统布置和组合方式。
- 2.0.11 载冷剂高低压耦合装置:用于冷却和降低压力的装置。
3 井下作业地点环境气象条件
- 3.0.1 采掘工作面和机电设备室的气温应符合相关规定。
- 3.0.2 可用气温、湿度和风速综合评价气象条件,或采用等效温度指标。
4 矿井气象条件预测
- 4.1 预测应基于地质报告、历史气象数据等资料。
- 4.2 热害矿井应预测最热月的气象参数及气温超限月份。
5 矿井热害防治
- 5.1 防治设计应遵循防、治结合原则。
- 5.2 利用天然冷源或已有冷源,增加风量或改变通风方式等措施。
- 5.3 当自然方法无法满足需求时,采用机械制冷降温,包括压缩空气制冷系统、地面集中空调等。
附录
条文说明
详细解释了规范中各项条款的具体含义和应用方法。
本规范旨在提供全面的指导,帮助煤矿企业有效预防和治理井下热害,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链接:/guifan/6168.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